生物地層

Print Friendly

生物地層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葉昭松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劉德慶教授責任編輯

從寒武紀( 5.4億年前)以來,已有數百萬個物種出現又滅亡,某些物種滅亡後形成化石保留在地層中。它們的出現和滅亡時間,為岩層對比提供了最好的資料。生物地層就是使用一組岩層中所含同一化石或一組古生物特徵來區分上下的關係。

生物地層使用的單位根據國際地層委員會ICS所設立的國際地層小組ISSC,於1976年刊行國際地層規則(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ode)所示,以「生物帶(Biozone)」為生物地層單位的通稱。而且生物帶不同於岩石地層單位與時間地層單位,並沒有代表時間長短,而是純粹用不同的生物特性來定義,並且按照不同地區岩層中化石特性的不同,可分成幾種主要的生物帶類型。
一、組合帶(Assemblage-zone):由一群化石的組合所定義。
二、生存帶(Range-zone):由某一種類的化石生存時間所決定。
三、共存帶(Concurrent-range-zone):由幾種化石共同生存時間的組合所決定。
四、複合帶(Oppel-zone):由一組化石的共同出現所定義。
五、系統帶(Lineage-zone):由化石演化系統的出現及滅絕所決定。
六、極盛帶(Acme-zone):由一化石出現最多的時段來決定。
七、間隔帶(Interval-zone):由兩種化石出現或消失的間隔來定義。

確定一個良好的生物地層帶需要一些條件,如:1.上下界限明確;2.很容易找到很多化石;3.有很多其他種類的化石伴生;4.上下界限不隨岩相變化改變;5.分佈全球性,可廣泛對比。生物地層中某一種類的最初出現或最後滅絕的層位,一般則稱為基準面(Datum plane)。

而浮游性有孔蟲就是一個可以提供良好生物地層的生物,除了因為具有規則的定向進化特性,而且因為生活於全球海洋中,沈積物有很高的連續性,連帶的使有孔蟲有很高的連續性。在浮游性有孔蟲的基準面訂定方面,不僅包括基本的種屬出現或消失,也包括了某種屬群體的殼捲向改變及突然大量出現的層位。更進一步,如果能夠綜合浮游性微體化石生物地層、古地磁層序及放射性定年三方面的資料,互相對照配合,就能得到理想的浮游性微體化石地質時間表。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