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學的發展(Electromagnetism)

Print Friendly

電磁學的發展(Electromagnetism)
臺中縣立中港高級中學物理科中港高中物理科王尊信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電磁學的形成是由馬克士威(Maxwell)集靜電、靜磁、電流、電流磁效應與電磁感應五大領域而寫成馬克士威四大方程式而確立。然而電磁學的發展並不因為電磁學理論的完備而停止,後續還有很多的發展。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specific relativity)主要是修正牛頓的時空絕對論與馬克士威的光速改變理論。對馬克斯威方程式而言,在不同坐標下,因為相對速度的改變,所以光速也會隨之改變,這種舊的轉換稱為伽利略轉換(Galilean transformation)。
但根據後來的實驗證實:真空中光速不隨觀察者的座標不同而改變,因此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真空光速為定值的理論,且任何觀察者的座標系統下,均不可能超過真空光速。

這個理論使馬克士威方程式在不同座標系間必須使用羅倫斯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 在不考慮相對論下的電磁學又可稱為古典電動力學(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CED),簡稱為電動力學,但是電動力學其實包含靜電與靜磁以及靜力平衡等,未必是動力學(dynamics)。

在相對論之後,眾人發展出量子力學,後來演變成量子場論和量子電動力學(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兩支,在1920年被提出,受到阿貝爾規範理論(abelian gauge theory),對於光子、電子與正子的交互作用以朗格朗日(Lagrangian)作規範。

在古典光學中,光依照費瑪定理(Fermat’s principle)採取最短或最長或其他路徑通過介質,相同地在量子電動力學中,光在通過透鏡或小孔時,觀察者偵測到的是所有光的波函數相加的結果,而其他觀察者看到的是等價的或是無限多項數學展開式的集合(sets of mathematical expansions),因此光速可能大於c,卻也可能小於c,但整體平均為c。

在物理上,量子電動力學描述帶電粒子或他們的反粒子,利用光子交換來達到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量值,可以利用微擾理論(perturbation theory)來求得,這些複雜的公式可以用費曼圖(Feynman diagrams)來表示。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magnetis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