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

Print Friendly

都卜勒效應(Doppler Effect)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王俊乃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吳仲卿教授責任編輯

都卜勒效應又稱為都卜勒偏移(Doppler shift),該效應首先由奧地利物理學家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在1842年發表。根據都卜勒效應,與波源具有相對速度的觀察者,觀察到的波動之頻率產生了變化。例如,一輛車上佩帶有警報器的汽車,當警報器發出聲音時,車子接近、通過或者是遠離觀察者時,都會產生都卜勒效應。當汽車接近觀察者時,觀察者接收的聲波頻率比發射頻率高;當汽車遠離觀察者時,觀察者接收的聲波頻率比發射頻率低。

針對聲波這一類在介質中傳遞的波動,都卜勒效應是來自於聲源的運動(motion of the source)、觀察者的運動(motion of the observer)以及介質的運動(motion of the medium)等因素。上述運動變因產生的影響,必須分開來分析。但是,像光波,或者是特殊相對論裡頭的重力波(gravity in special relativity),因為都不需要依靠介質傳播,所以都卜勒效應只受觀察者與聲源之間的速度的相對差異影響。

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ppler_effect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1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