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美麗化學實驗--戴維 (Davy)利用電解(Electrolysis)分離元素

Print Friendly

十大美麗化學實驗--戴維 (Davy)利用電解(Electrolysis)分離元素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李俊毅/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林雅凡博士責任編輯

大自然最奇妙之處,莫過於僅用八十八種天然元素就組成了多采多姿的世界,而科學家終其一生只要發現一種元素就足以名留千古。所以在票選十大美麗化學實驗中,就有三項實驗是有關元素的發現(普利斯利、戴維、居禮夫婦)。談到元素的發現,若英國科學家戴維(Humphry Davy,1778-1829,圖一)說他是第二,絕對沒人敢說是第一。他發現了鹼金族的鈉(sodium,Na)、鉀(potassium,K),鹼土族的鎂(magnesium,Mg)、鈣(calcium,Ca)、鍶(strontium,Sr)、鋇(barium,Ba);而氯(chlorine,Cl)和碘(iodine,I)的發現也與他的貢獻有關。除了元素發現,戴維對現代化學的理論建立也是貢獻良多,更別說戴維一生最大的發現:收一位摺報紙的學徒為助手,這位學徒就是我們現今尊稱的電學之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圖一:戴維發現了鹼金族的鈉、鉀,鹼土族的鎂、鈣、鍶、鋇;而氯碘的發現也與他的貢獻有關。

戴維剛入行化學時做的是笑氣(nitrous oxide,NO)的研究,不過他始終深愛著電化學。1800年,伏打(Alessandro Volta)發現兩種不同金屬夾著潮濕的紙板能產生電力,現稱伏打電池(Voltaic pile)。伏打認為伏打電池的電力來自兩種不同金屬接觸產生。戴維不贊同伏打的說法,他認為電力不會是兩種不同金屬接觸就會產生,一定是有化學反應而產生電流;而且反過來說,電流應該也能促進化學反應發生。

1807年,戴維嘗試將電流通過熔融的氫氧化鉀,結果圓珠狀的鉀從氫氧化鉀粉粒中冒出來,而且還有一部分起火燃燒。戴維狂喜地跳了起來!因為這證明了電流確實能促進化學反應,而且還發現了新元素。戴維稍後也以同樣的方式從氫氧化鈉電解得到鈉。在這之前,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鈉都因無法被分解而被當作元素。當時科學界普遍接受戴維發現新元素的結論,不過有兩位法國化學家:給呂薩克(L. J. Gay-Lussac)與亭納爾(L. J. Thenard)將依照上述戴維實驗方式得到的鉀進行一系列反應,質疑戴維所得到的物質只不過是氫氧化鉀的氫化物,並非真正的新元素。在經過仔細檢驗之後,戴維指出給呂薩克兩人論證的謬誤之處,成功捍衛住自己的新發現。

鹼土金屬的分離就比較困難囉,一開始戴維同樣使用熔融的氫氧化物進行電解,不過反應性不佳,也看不到新生成的金屬,或許是因為新生成的金屬立刻與鐵電極反應。後來戴維數次改進實驗方式,共熔鹼土與過量的氫氧化鈉再通以電流,終於看到亮晶晶的金屬微粒,不過瞬間就焚毀了,很不給面子。於是實驗的問題轉成「要如何保存電解得到的金屬呢?」戴維想到使用氧化汞與金屬可形成汞齊(Amalgam,汞合金),最後再把汞齊加熱,把汞趕跑後就得到想要的元素啦。1808年,戴維用這種方法一口氣發現了鎂、鈣、鍶、鋇。

戴維與給呂薩克之間的辯戰一直持續到硼(boron,B)元素的發現,不過別誤會,他們的論戰可不像我們的立法委員無理取鬧,都是有化學實驗當作根據,只不過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而有歧見。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真理是越辯越明,科學唯有不斷質疑、驗證才會向前演進。

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mphry_Davy
2. Robert Siegfried “The Discovery of Potassium and Sodium, and the Problem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Isis, 1963, 2, 247-258
3. Richard A. Pizzi “Humphry Davy, Self-Made Chemist” Today’s Chemist at Work, 2004, 49-51
4. 何子樂,“尋尋覓覓”,科學月刊1998年4月份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豫毫 at 23:35:48

    我最近在查元素的發現故事,您(們)的網頁幫了很多忙,謝謝~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