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次元空間

Print Friendly

高次元空間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蔡哲銘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傅學海副教授責任編輯

圖片來源:sweetie187@flickr

對一般人而言,「空間」是日常活動的領域。而對數學家而言,「空間」則屬於數學中幾何學探討的領域。在幾何學中,線、面及立體之間的差異在於定義的次元數 不同。只能進行前、後移動的世界稱為一次元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萬事萬物只被允許進行單一方向的移動;而在二次元的世界中,物質可以進行「前後」、「左 右」兩種方向的移動;至於在三次元的世界中,物質可以進行「前後」、「左右」、「上下」三種方向的移動。因此,在N次元的世界中,物質可進行N個方向的移 動。

高次元空間的理論,最早源自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所發明的「希爾伯特空間」。在這個奇妙的假想空間中,只要存在夠多的維度,就能夠以一個點來描述全系統的狀 態。雖然「希爾伯特空間」中為了描述多個質點的總運動狀態,需要用抽象的高次元數,但對於量子物理學家來說,「希爾伯特空間」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用的數學模 型來處理研究瓶頸。討論時間與空間「廣義相對論」學者,也常用到這方面的數學。

在歷久不衰的時光旅行理論中,主要也是由廣義相對論演繹而出的蟲洞理論。高次元空間理論則在如蟲洞、時光機等能時空機器上提供了一些美麗遐想。史蒂芬霍金 在「胡桃裡的宇宙」一書中認為,在高次元時空中存在眾多四次元曲面,此種曲面稱為膜世界。這些「膜」有些自然而然就會消失;有些則會不斷地膨脹直到形成如 氣球般的膜泡,此膜泡就是我們生存的宇宙。至於存在於宇宙間的一切,不過是膜泡內部投射於這片「膜」上的資訊而已。

或許自宇宙誕生直到現在所曾經存在的一切,是此膜泡面上所投射的資訊疊加。換言之,從古到今的每ㄧ個時間點都是一片膜,而每ㄧ片膜相重疊就構成了「歷 史」。如果想進行時空旅行,就設法使投射「自己」的那些資訊轉而投射至其他的膜上,也就是探討跨次元的移動了。想要進行次元間的移動,就必須有能力在至少 比該次元更高一次元的世界中活動。舉例說明:分別住在兩條不相交的線(P1,P2)上的一次元居民,基本上只能前後移動,所以不會有所交集。但要是有一個 能在二次元活動的居民能將P1平移至另一條線上,那就有機會碰面了!

參考資料:
Stephen Hawking著,葉李華譯,2001,胡桃裡的宇宙,大塊文化,共228頁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瞇瞇眼 at 19:58:36

    可以把有關於位元移動解釋的更詳細一點嗎
    卸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