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與海洋的污染危機(下)

Print Friendly

河川與海洋的污染危機(下) (Effects of Water Pollution)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許桓瑜

連結:河川與海洋的污染危機(上) Effects of Water Pollution

水污染的防治可分為污染預防及污染物處理,政府政策亦搭配著預防及處理兩面向來管理水資源。水污染可分為兩大類別:「點污染源」與「非點污染源」。

「點污染源」包含工業廢水、畜牧養殖廢水、家庭生活污水、垃圾場滲出水等等,也就是有特定的排放口排入水體。在台灣,隨著產業型態的演進,工業區事業廢水管理漸漸以「製程改善、工業減廢」為目標,各個產業都強調自我管理以及資源再利用,除非大型的意外事件,一般來說,點污染源的排放是較容易控制的。

「非點污染源」主要來自雨水經地表逕流,將沉積在陸地上的污染不定點的沖刷到水體。點污染源及非點污染源,造成河川與海洋污染的危機,最常看見的就是水庫淤積、水庫優養化現象。在水污染防治規劃上,點污染源可透過污水處理來減少水體環境污染,而非點污染源需要公眾的參與、共同維護環境才能避免越來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在良好的政策及有效的執行下,水質得以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後,水量又是另一個必須被考量的水資源議題,因水量不足與水污染嚴重有一樣的後果,會增加毒性、也大幅提高人類健康風險。

水足跡組成圖-02

近年來水足跡的概念蓬勃發展,水足跡將水分為藍水、綠水、灰水。藍水代表地面水與地下水、綠水代表蘊藏在土壤中的雨水,而水足跡代表水的消費量,其中灰水包含了水污染量;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有企業以水足跡作為應用指標,水足跡可提供消費者了解他們所購買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多少水。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因為水資源的不足可能會造成該地區河川、湖泊的生態系統改變,也造成環境影響。水足跡不僅可提供水資源使用的訊息,對節水與保育都有正面的影響,亦可能成為水資源管理的新指標。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2013)。環境規劃與管理。
  • 周嫦娥、李繼宇、林惠芬、阮香蘭(2011)。企業水資源管理新指標—水足跡,工業污染防治第 117 期。
  • Gu, Y., Xu, J., Wang, H., & Li, F. (2014). Industrial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in Need of Improve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8(12), 6531-6532. doi: 10.1021/es502162w
  • Hoekstra, A.Y., A.K.Chapagain, M.M. Aldaya, and M.M. Mekonnen. (2009) Water Footprint Manual: State of the Art 2009, Water Footprint Network.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8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