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的生物處理

Print Friendly

自來水的生物處理 (Biological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吳聖培

自來水是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天一早起來,打開水龍頭刷牙洗臉、上廁所、洗手,以及犒賞自己辛勞一天的洗澡水。但是,你可有想過自來水是怎麼從源頭處理到可以供民眾使用的嗎?一般而言,在傳統的自來水淨水程序當中,牽涉了許多物理化學反應,但就主體而言,是以化學混凝膠凝、沉澱浮除以及過濾與後續的加氯消毒所構成。而在過濾而言,可依照過濾的濾速分成快濾及慢濾。

整體而言,為了使後續加氯消毒產生較少的消毒副產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在上述水的處理流程中(圖一)提到各個處理程序必須扮演好自己的功用及角色。消毒副產物,主要是由水中天然有機物與消毒劑反應而生成,這些會與消毒劑起反應的有機物,又稱為前質(precursor)。因此,若以有機物的觀點,在混凝膠凝程序中會添加混凝劑,如硫酸鋁,幫助去除的有機物形成膠羽凝聚。接著,在沉澱浮除程序中將相對較重的膠羽進行沈降去除,或是在水中打細微的汽泡,使相對較輕的膠羽因汽泡的浮力浮至水面後刮除。

55728_p1

圖一 傳統淨水程序之流程圖

在過濾程序中,砂濾的功用主要是去除水體當中的懸浮微粒,由於砂體表面的孔隙會有微生物生長,而微生物在有機物的利用上偏好使用小分子的親水性(hydrophilic)有機物進行生物降解。因此,水處理中的濾床可自然形成一道生物處理程序,以生物降解方式去除水中的有機物。

一般而言,自來水淨水廠在過濾上使用的濾砂為石英砂,但在某些特殊需求時 (例如去除異嗅味),會添加活性碳濾床。活性碳的比面積較大,且非常適合微生物生長。那些上面附著微生物的活性碳濾料,可稱為生物活性碳(biologically active carbon),利用其高比表面積的特性,可替微生物提供更多的住處,進而更多降解去除水中的有機物,尤其是親水性的有機物。就消毒副產物的生成而言,親水性有機物相較於疏水性有機物易生成毒性較高的消毒副產物。因此,在濾床程序中的微生物,有可能幫助減少用戶端在消毒副產物上的暴露風險。

但在過濾後,部分微生物可能會順著流水流出,為了確保社會大眾能安全使用自來水,消毒(disinfection)成了不可或缺的程序。一方面是去除水體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另一方面因氯有氧化能力,可確保水體面對可能的突然污染物時進行氧化,以維持社會大眾使用自來水的安全。最後,在上述處理程序彼此間的互補下,使社會大眾能有健康、安全的自來水可使用。

參考文獻:

  1. Chu, W.H., Gao N.Y., Deng Y., and Krasner, S.W. (2010). Precursors of dichloroacetamide, an emerging nitrogenous DBP formed during chlorination or chloramin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908-3912.
  2. Hu, J., Song, H., Addison, J.W., and Karanfil, T. (2009). Halonitr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s in drinking waters. Water Research, 44(1), 105-114.
  3. Velten, S., Boller, M., Koster, O., Helbing, J., Weilenmann, H. U., and Hammes, F. (2011). Development of biomass in a drinking water granular active carbon (GAC) filter. Water Research, 45(19), 6347-6354.
  4. Volk, C., Roche, P., Joret, J.C., and  Paillard, H. (1997).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ozone, ozone-hydrogen peroxides system and catalytic ozone the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of a fulvic acid solution. Water Research, 31(3), 650-656.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