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建築穿綠衣

Print Friendly

幫建築穿綠衣 (Green building)
華夏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張玉連

綠牆面又稱植栽牆。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可以透過「牆面綠化、室內綠化、屋頂綠化、陽台綠化」於建築物垂直面進行綠化,不僅可使建築物達到隔熱、降溫及和緩熱島效應,且可提升城市整體的綠美化、淨化空氣、降低噪音進而改善都市生態環境品質、促進市容景觀及豐富建築物意象之附加價值。

以往傳統牆面綠化工法主要採用攀枝或蔓藤植物,將植物種於建築物之地表面或陽台,讓植物的蔓性莖葉直接或間接攀附在外殼的方式,如圖一,此現象會產生根腐蝕牆面,經常讓人產生是否會破壞建築物的疑慮,經年累月之後,滿佈枝葉也成為建築物外牆檢修的困擾。此外,為了符合攀藤性質,可供選擇的植物種類也相當受限。傳統方式的綠化僅止於建物的外牆部分,室內就無法進行這樣的工程。這種方式的起始造價與維護管理費用雖較新式工法便宜許多,然而其缺點也顯而易見,難以滿足現代景觀美化之需求。

fig1

圖一 臺灣大學共同教學館爬牆虎(本文作者張玉連拍攝)

新興綠牆面工法設計樣式、環境特性分析及系統材料選用說明如下:

(一)建築物綠牆面的設計樣式

  1. 室內綠牆面:節能、美觀,藉由室內綠牆設置得以改善閉密空間所造成的空氣沈悶、牆面呆板、視覺疲勞等問題,提供民眾健康優質的室內自然環境。
  2. 戶外綠牆面:節能、美觀、吸收空氣的落塵、降低噪音、降溫,如圖二。
  3.  屋頂與陽台綠牆面: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分擔城市排水負荷、降低能耗、消弱城市噪音、吸收大氣浮塵、淨化空氣
fig2

圖二 臺灣綠建築中心室內綠牆(本文作者張玉連拍攝)

fig3

圖三 公館圓環機電控制室(本文作者張玉連拍攝)

(二)綠牆環境特性分析

  1. 日照:建築物的戶外牆面各面向之日照條件都不相同。不同的日照時數對植物生長會有所差異。除了坐向不同產生的差異之外,基地周邊建物所產生之陰影與遮陽也會影響。室內牆面則要考慮是否有充足的日照。
  2. 溫度:建築物戶外立面受到日照、風等影響,溫差也會有所不同。室內空間因熱對流效應,牆面之上層與下層也會有不同的溫差,尤其開設天窗之室內空間,上層需注意是否有熱累積現象,而需要以抽風機排除熱空氣。
  3. 風:適度的空氣流通可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葉片表面溫度,促進植物的生長。但強風危害植物,造成乾旱、植株倒伏折損。愈高的立面,風的狀況愈複雜。特別的地形也會影響長年風的大小與方向,這些都是施作時必須注意的項目。
  4. 濕度:多數立面上方,空氣濕度較低,植物蒸散作用及栽培介質表層蒸發,應注意水份補充。
  5. 降雨與人工灌溉:植物的水分來自雨水滴濺與人工灌溉。雨水受風向、雨季之影響,不同坐向的立面淋雨的情況也會不同。大雨會沖刷綠牆之栽培介質,造成排水系統負擔,酸雨更會對植物造成直接傷害。若使用回收式養液栽培方式,更易因雨水造成養液濃度降低。雨季與旱季也會對綠牆的給水與排水設施等的長期維護產生影響。
  6. 其它:綠牆建置應注意環境周邊其它狀況,如冷氣機、散熱水塔、油煙機… 等排放之廢熱與不利植物生長之物質。

(三)子系統材料樣式

  1. 植栽選種:需因應綠牆所在地域、面向與設計效果選種。
  2. 栽培容器:填裝栽培介質,需耐侯保水。
  3. 栽培介質:通常搭配或全面使用輕介質材料。
  4. 灌溉系統:按各系統需求配置,有噴霧、噴灌、滴灌(滴濺)、其他等,如圖四、五。
  5. 結構系統:按照各系統需求建置具支撐力的支柱結構,如圖五。
  6. 維護保養:綠牆能否有永續存在的關鍵,通常取決於好的系統;低度維護保養、簡單操作控制,成本相對低廉,如圖三,於機電室外牆地表植栽榕樹,除灌溉系統外,一切設施全無,既融入周遭環境又達綠牆面功能。
  7. 照明系統:通常在室內環境或無日照環境才需要特別補充照明,補充照明需要注意光合作用的有效波長為 400~700nm,如圖二臺灣綠建築中心室內綠牆。
fig4

圖四 臺灣大學校區舟山路綠牆面(本文作者張玉連拍攝)

fig5

圖五 公館景美污水處理場(本文作者張玉連拍攝)


參考文獻

  1. 黃建傑 (2009) 建築壁面綠化熱效益之數值模擬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班
  2. 楊竣傑 (2012) 植生綠牆型態與適用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環境藝術碩士班
  3. 張欣樺 (2013) 綠窗設計應用於都市住宅社區之研究 – 以台北市南港區新光里為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位論文。1-227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