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屋頂

Print Friendly

綠屋頂(Green Roof)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徐偉哲

為什麼需要綠屋頂?

綠屋頂顧名思義即將植物覆蓋在屋頂上,形成綠意盎然的屋頂。隨著都市不段擴張發展,樹木和裸地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樓與傳統的水泥,這些人工建材擁有積蓄太陽能的特性,使熱量無法透過蒸發而減少,加上交通工具、空調所產生的人工廢氣,讓都市裡的氣溫比郊區高,這種現象稱為「熱島效應」[1],世界各地大城市皆有此現象,而使用綠屋頂則可以改善熱島效應。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研究顯示,當綠屋頂普及率達到七成時,整座都市的二氧化碳含量將減少八成,熱島效應也會完全消失。綠屋頂在歐洲已風行長達 10 年之久,近幾年在亞洲的東京也修法規定新大型建築的屋頂,必須有 20% 以上的面積為綠屋頂,綠屋頂儼然成為一個新的建築趨勢[2]

綠屋頂除了能減緩都市的熱島效應,也能帶給建築物與居住者效益[1]

  1. 調節室內溫度,夏日高樓層的溫度較為舒爽,冬天也比較保溫。
  2. 屋頂植栽可以截取雨水後匯流至排水系統,改善暴雨時屋頂之排水不良與淹水問題。
  3. 保護建築物,減緩建築因受到日夜溫差變化而熱脹冷縮,所造成龜裂與老化的現象。
  4. 綠化的環境可以紓解都市人們的焦慮[2]

綠屋頂形式

一般常見的綠屋頂分為三大類薄層式、盆栽式、庭園式三類:

  1. 薄層式:
    指在屋頂上鋪設淺薄的輕質人工混合介質,並種植強韌、低矮的地被,以適應炎熱、強風等不利環境,達到提昇環境效益、節能的目的。薄層式綠屋頂一般有好幾層,由上至下分別(如圖一):植栽層、生長介質層、過濾層(避免生長介質被水沖刷)、排水層、阻根層(防止植物根部生長造成設施損壞)以及底部的防水層等[2]。有的綠屋頂於水層上方還會鋪設一吸水墊,伸出許多細毛於排水層,當土壤過於乾燥時,細毛會因為毛細現象吸水濕潤土壤,能更佳充分利用儲積在排水層的水,可以減少澆灌頻率達到省水的效益。
    fig1

    圖一 薄層式綠屋頂基本架構[3] (引用自文獻7)

    不過因使用的介質較淺,保水力不足,只適合耐旱植物,植物品類較單ㄧ,不利生態多樣性。但也因為種植耐旱植物,維護管理需求與成本較低,整體使用輕質材質屋頂承載需求也不高,故在歐美、日本等國家,都已大量用於都巿屋頂上[1]
    fig2

    圖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薄層式綠屋頂[4] (引用自文獻8)

    圖二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區裡的藝術設計媒體學院大樓屋頂,使用了薄層式綠屋頂,不同於一般屋頂設計,屋頂由平地向上延伸,將草皮和屋頂互相連結,和附近環境融成一體。透過綠屋頂設計,能抵擋強烈日照對於建築內外的影響,同時建築中央設置了一水池,有效降低大樓內的溫度,雨天時,亦可以蒐集雨水,做為灌溉綠屋頂時所需用水,讓水資源能有效再利用[4]
  1. 盆栽式:
    使用各種盆器種植植物,將盆栽錯落排列於屋頂上方,而形成的綠屋頂。盆栽取得容易、移動性高、種類也較多樣化,是一個容易自行施工設計的綠屋頂類型。然而因為植物放置於盆栽,生長根系受侷限,不利種植較大樹木,盆栽也需定期更換,澆水費工,管理上較費心力[1]
    fig3

    圖三 成大建築系綠色魔法學校-盆栽式綠屋頂[5]         (引用自文獻9)

    圖三為臺灣成功大學建築系綠色魔法學院的盆栽式綠屋頂,將每種植物放置於植栽槽,由於輕巧容易移動、置換,可以依照需求錯落擺放於階梯狀的屋頂上,此外植栽槽內係以水庫污泥燒製而成的陶粒取代一般土壤,用量少,儲水效果佳,可以降低澆灌頻率,達到省水的效果[5]
  1. 庭園式:
    除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配置花台、水池、步道、等額外設施於屋頂上形成完整的園景,可根據個人喜好設置成不同風格。最大優點在於景觀效果佳,植物層次感豐富,不過設計過程耗時費力,維護管理難度高,萬一結構上處理不好,容易有漏水上的問題,維護上較為困難[1]
    fig4

    圖四 Yale-New Haven Smilow Cancer Hospital-庭園式綠屋頂[6] (引用自文獻10)

    圖四為美國 Yale-New Haven Smilow Cancer Hospital 位在七樓的綠屋頂,為庭園式設計,透過在醫院的樓頂設置綠屋頂,讓病人、家屬或是員工有調解身心的場所[6]

小結  

綠屋頂雖然美觀且有許多優點,但在施作前需有許多技術上的考量,如:屋頂承重、植栽種類、植物澆灌用水,以及後續的維護管理等等,皆是很重要的評估要素[3]。綠屋頂的規劃與建造必須仔細地去評估,尤其是興建方式與後續管理最為重要,何種興建方案才是最切合實際需要的?若採用了不恰當的材料與形式,甚至在後續維護上額外耗費資源,以致綠屋頂無法發揮原本功能,反而會淪為裝飾品而喪失原本存在意義。故未來施作綠屋頂時,需評估需求及可行性,再進行施作,才能使得達到減緩綠島效應及居住品質的目標[2]


參考文獻

  1. 建造綠屋頂 抗熱島效應
    https://www.mdnkids.com/nie/nie_indicate/Unit7/W-1000815-15/W-1000815-15.htm
  2. 綠屋頂-邁向永續城市的基礎設施。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http://eem.pcc.gov.tw/node/31557
  3. 建築研究簡訊第87期 《專題報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http://www.abri.gov.tw/utcpagebox/CHIMAIN.aspx?ddsPageID=CHIMDB&DBID=1712
  4. Green Roofs Around the World. THE AIRSHIP
    — http://airshipdaily.com/blog/04292014-green-roofs
  5. 節能達人
    http://mygreenlife.pixnet.net/blog/category/362444
  6. “Love the Earth, Plant a Roof”. Greenroofs.com
    —  http://www.greenroofs.com/content/2010earthday-photocontest.html
  7. 圖一 薄層式綠屋頂基本架構[3] (引用自http://www.abri.gov.tw/utcpagebox/CHIMAIN.aspx?ddsPageID=CHIMDB&DBID=1712)
  8. 圖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薄層式綠屋頂[4] (引用自http://airshipdaily.com/blog/04292014-green-roofs)
  9. 圖三 成大建築系綠色魔法學校-盆栽式綠屋頂[5] (引用自http://mygreenlife.pixnet.net/blog/category/362444)
  10. 圖四 Yale-New Haven Smilow Cancer Hospital-庭園式綠屋頂[6] (引用自http://www.greenroofs.com/content/2010earthday-photocontest.html)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