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翻騰作用(Overturn)

Print Friendly

湖泊的翻騰作用(Overturn)
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生物科呂佳毓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溫帶地區,湖水會因季節溫度的變化,造成湖水層的移動,使得溶氧量較高的表層湖水下沉,而和底部營養鹽豐富的湖水混合,形成水層上下的循環,此現象稱為湖泊的翻騰作用(Overturn),這種現象特別常發生於冬季會結冰的湖泊,且經常發生的季節是在春秋兩季。湖泊經過翻騰作用後,整個湖水的溶氧量會增加、而營養鹽會由在湖底沉澱變成整體分布,因此會影響湖泊的初級生產量,那麼湖水在哪個季節翻滾後,再加上日照長,光合作用旺盛,初級生產力會因此提升呢?

A.春季。春季湖面的冰層融化,上下層的水皆為4℃,湖面風的吹拂使上層含氧豐富的水往下沉,而湖底帶有豐富營養鹽的水便對流往上移動,此為湖泊的春季翻騰作用(spring overturn)。

B.夏季。夏季湖泊因受熱由上往下垂直形成三層:上層(upper layer)是溫暖而含氧量豐富的水層、躍溫層(thermocline)是溫度下降很快的薄水層、深水層(deep water)則是水溫低(約4℃)、密度高且缺氧的水層。上層和深水層的水體彼此不會混合,因為有躍溫層隔絕的關係。

C.秋季。上層水冷卻後往下沉,混合消除了躍溫層。垂直水流混合了夏季時形成的三層,使湖水溫度一致,受風吹襲,含氧水往下沉而湖底帶有豐富營養鹽的水便對流往上移動,此為湖泊的秋季翻騰作用(fall overturn)。

D.冬季。冬季湖泊的上層為冰層所覆蓋。密度最高4℃的水位於底部,風不影響冰層下的水,因此水體沒有什麼流通。

溫帶地區的湖泊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湖水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含氧量和營養鹽的分布。當湖底的水注入新氧氣時也是表水營養補充之際,所以通常湖泊的基礎生產力在春季翻騰作用後達到最高,在秋季翻騰作用後也有短暫的初級生產力增加情況,隨著湖水停止對流,初級生產力也隨之下降。

高海拔的熱帶湖泊溫差劇烈,每日湖泊會加熱與分層一次,夠冷的話每夜會翻騰一次。湖泊的翻騰作用對湖泊的化學與生物學有重大的影響。例如世界第二古老湖泊,位於東非的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海拔高度773m)在距離湖面200m內的水,每年都會循環流動,基礎生產力非常高,坦噶尼喀湖為湖邊的100多萬居民提供了相當多蛋白質來源,整個湖約有45000的漁場和800個小港口,1995年估計漁獲量約有180000噸。

資料來源:
1.生態學
2.維基詞典http://zh.wiktionary.org/zh-hant/overturn最後修訂在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07:33
3.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D%E5%96%80%E6%B9%96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