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I)

Print Friendly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I)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RNA聚合酶的作用
結合與起始期
在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的結合,包含α次單元辨認出DNA的上游單元(upstream element)(40至-70鹼基對),以及σ因子辨認出-10至-35區塊。有數個σ因子調控基因表現。舉例而言,在正常條件下,σ70會表現,使RNAP與管家基因結合,而σ32誘使RNAP與熱休克基因結合。

與DNA結合之後,RNA聚合酶由閉合複合體切換成開放複合體。此一變化包括DNA兩股分離,形成解螺旋的DNA區段,長度約有13 bp(鹼基對之縮寫)。根據華生-克里克鹼基對交互作用,核苷酸和模板DNA股之間以鹼基配對。因為DNA要解旋及重旋,所以超線圈(supercoiling)在聚合酶的活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RNAP前方的DNA區段要解旋,有一補償性正超線圈存在。在RNAP後方的DNA區段要重旋,存在著負超線圈。

延長期
轉錄延長期包含進一步加入核糖核苷酸,以及開放式複合體變成轉錄複合體。因為RNAP與啟動子的結合很強,無法開始形成完整長度的轉錄本。此一階段的轉錄,生成較短的RNA片段,大約只有9 bp,此一步驟稱為退化轉錄。一旦RNAP開始形成較長的轉錄本,它會清除啟動子。此時,-10至-35啟動子區塊瓦解,σ因子脫離RNAP。當σ因子抓緊RNAP的適當位置時,剩餘的RNAP複合體向前移動。17-bp轉錄複合體有8-bp的DNA-RNA混成體,也就是說,有8個鹼基對參與RNA轉錄本與DNA模板股的結合。當進行轉錄時,核糖核苷酸由RNA轉錄本的3’端加入,而且RNAP複合體沿著DNA移動。雖然RNAP看起來沒有3’末端核酸酶(exonuclease)的活性,不會像DNA聚合酶那樣有校對的功能,但有證據顯示,RNAP遇到配對錯誤的鹼基對會暫停,並將錯誤更正。

把核糖核苷酸加入RNA轉錄本中,其機制與DNA聚合酶非常類似──一般相信,這些聚合酶在演化上有相關性。PNAP的天冬胺(asp)殘株會緊緊抓住Mg2+離子,反過來,Mg2+離子與核糖核苷酸的磷酸根形成配位鍵結。第一個Mg2+會抓緊要加入的NTP之α磷酸根。使得RNA轉錄本對3’OH進行親核攻擊,將新的NTP加入鏈中。第二個Mg2+會抓緊NTP的焦磷酸根,總反應方程式為:
(NMP)n + NTP –> (NMP)n+1 + PPi

終結期
RNA轉錄的終結分為Rho-獨立及Rho-依賴兩種。
未接受rho 蛋白質的轉錄終結,為Rho-獨立轉錄終結。DNA的重複區段在轉錄時,造成RNA轉錄迴圈形成髮夾迴紋結構,且同一股不同區段之間以鹼基對連接。這種結構通常富含G-C鹼基對,使其比DNA-RNA混成體更穩定。結果,在轉錄複合物,8 bp的DNA-RNA混成體變成4 bp混成體。最後4鹼基對是較弱的A-U鹼基對,整個RNA轉錄本會與DNA脫離。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RNA_polymeras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