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的效應

Print Friendly

全球暖化的效應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國立彰化高級中學賴文哲教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未來大規模和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影響,但影響的規模和時間性仍有爭議。但一些例子已有顯著的改變,其中以氣候變化最為明顯,並導致一些相關的問題。

自 1980 年以來,冰川退縮已日益迅速,並已威脅許多冰川世界的存在,若不包括冰帽和冰蓋的北極和南極,全球總冰川面積已減少了 $$50\%$$,並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例如大洋洲島國圖瓦魯已被水淹沒,自 1900 年以來,海平面已上升至平均 $$1.7$$ 毫米/年。特別重要的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冰川融化,構成中亞,南亞,東亞和東南亞大陸許多主要河流的水源,增加熔化會造成更大的流量,為幾十年後一些人口稠密地區可能水源日益枯竭。

由於溫暖的海洋使蒸發量會增加將導致更重的雨量,與更多的侵蝕。科學家由已經發現的證據說明,蒸發量增加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極端天氣,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反過來,在脆弱的熱帶地區(尤其是在非洲)導致荒漠化。

在過去 $$50$$ 年中,北極地區(約 $$4000000$$ 人)溫度上升 $$1^\circ C$$ 至 $$3^\circ C$$,加拿大、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永久凍土正在逐步融化。這可能會破壞生態系統和增加在土壤中細菌的活動,導致這些地區成為碳源(這些地區原來是大氣中碳匯集處),最終導致多年凍土中的甲烷釋放至大氣中,加劇溫室效應。且由於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

世界上的海洋中存在了很多二氧化碳所產生的活的生物體,據估計,自 1800 年來海洋吸收了人類活動所產生的 $$\mathrm{CO_2}$$ 的一半左右。但在水中,二氧化碳變成了弱碳酸,到 2100 年預測排放量可以降低海水中 $$pH$$ 值 $$0.5$$,有人擔心,日益酸化可能有不利影響,特別是對珊瑚及其他海洋生物與碳酸鈣的貝殼。

氣候變遷使某些物種現正被迫離開它們的棲息地(可能滅絕),而其他的物種過度蓬勃發展。很多的受威脅物種是北極和南極動物,如北極熊和帝王企鵝;許多物種是依賴於冰川水域,以確保冷水生活環境;一些種類的淡水魚(例如鮭魚)需要冷水的生存環境和繁殖,大洋磷蝦喜歡冷水,是藍鯨主要的食物來源。嚴重的生態變化不只影響物種的生存,對人類漁業也是嚴重的威脅。


參考資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Effects_of_global_warming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