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電廠怎麼發電

Print Friendly

核能電廠怎麼發電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鄒謹謙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發電機是把動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的裝置,一般是先將各類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能源,如化石燃料、核燃料、太陽能、水力等)蘊藏的能量轉換為機械能,然後通過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經輸電、配電網路送往各種用電場合。

發電機是運用「電磁感應」原理將動力所作的功轉換成電能的裝置,通常由線圈與磁鐵構成,利用各種動力(如水力、風力、蒸汽)使線圈在磁鐵的兩極間轉動;當線圈轉動時,線圈內的磁場改變,因此產生感應電流,示意圖如圖1所示。

c1

圖1:發電原理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Alternator_1.svg)

核能發電的原理

核能電廠發電原理和水力、火力發電廠有共通點,就是設法使汽輪機轉動,汽輪機為一個帶有中心軸的扇葉,當流體(例如空氣、水及蒸汽)通過扇葉時會帶動整個中心軸開始轉動,進而帶動發電機切割磁場,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

核能發電廠所用的動力來源是靠核分裂所釋放出的能量將水煮開。圖2為一沸水式反應爐(Boiling Water Reactor)發電方式示意圖,反應器壓力槽(又稱爐心)中紅色部分代表反應器中的燃料棒,提供核分裂連鎖反應的原料。水在爐心被加熱為蒸汽,經由導管送至汽輪機,進而帶動發電機發電。蒸汽經過海水或其他降溫方式冷卻為水後,再度被注入爐心。

爐心是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的地方,核分裂過程所釋放的能量主要來自燃料棒中的鈾-235元素分裂後損失的質量,分裂後的原子總值量較分裂前輕,這些減少的質量就是核能的來源。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等價公式「E=mc²」(E焦耳,m質量,c:光速 m/s)可以知道,只要損失些微的質量就能釋出極大的能量。

c2

圖2:核能發電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wais.ee.kuas.edu.tw/energyworld/powerworld/main/chap04-topics/2.topics/88/ylc/%AAm%A4%F4%A6%A1%A4%CF%C0%B3%BE%B9.htm)

何謂核分裂與連鎖反應?

核分裂(Nuclear Fission)在1938年被發現,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鈽,分裂成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或放射性衰變形式。原子彈以及核電廠的能量來源都是核分裂。早期原子彈應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

連鎖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鈾-235原子核受到中子撞擊時,容易分裂,並且產生二個以上的中子,這些中子繼續撞擊其他的鈾-235 原子核,造成兩個或以上的周邊核反應被觸動,從而帶動其他核反應以指數形式增長,形成連鎖反應。若聚集在一起的鈾-235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雖然核電廠燃料棒中鈾-235的濃度通常很低,大約在3%到5%,其餘皆為無法產生核分裂的鈾-238,但核電廠仍需要對反應爐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爐心熔毀的事故。

c3

圖3:核分裂連鎖反應
(圖片來源:http://home.phy.ntnu.edu.tw/~eureka/contents/elementary/chap%207/7-2-1.htm)

以核能做為發電的方法,效率非常高,只要少量的燃料就能生出很大能源,相較於其他傳統常用的發電方式,在碳排放量、水資源問題、燃料匱乏程度等方面具有優勢。雖然核能發電有許多優點,但是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與解決,例如核電廠對附近的生態海域造成影響、核廢料的處理以及核反應爐面對人為疏失與天然災害的安全問題等。臺灣地狹人稠,天然災害的威脅又鉅,對核電的使用當更加謹慎,不可忽視上述問題的影響,才能讓核能發電成為台灣永續發展的正向力量。

 

—————-

參考資料:
1. 維基中文百科:核分裂(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0%B8%E5%88%86%E8%A3%82

2.中華民國核能學會(http://www.chns.org/s.php?id=4&id2=27)

3. 能源科技與永續經營(http://www.phys.sinica.edu.tw/~lowtemp/File03.pdf)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7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