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理

電子傳遞鏈 細胞代謝 訊息傳遞 細胞凋亡 細胞週期 細胞移行 維生素 抗氧化

維生素 B12,C (Vitamin 12,C)-上

維生素 B12,C (Vitamin 12,C)-上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蔡敏麗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皆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溶液中,即使攝取量過多,水溶性維生素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並不會在體內屯積。而維生素 B12為環狀結構,環中心含有一個鈷離子,故又稱鈷胺素﹙cobalamins, cyanocobalamin﹚,維生素B12目前只在動物性食物中被發現。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會與唾液中的嗜鈷蛋白(Cobalophilin)或胃中的維生素B12結合蛋白(R protein, haptocorrin) 結合,進入腸道後,經由胰蛋白酶(trypsin)消化,釋出的維生素B12會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結合成IF- B12複合物,迴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接受器藉由內噬作用(endocytosis)使其進入細胞內,維生素B12再與轉鈷胺素(transcobalamin II, TC-II)結合後,大部分藉由肝門靜脈運輸至肝臟儲存,以甲基鈷胺素(methylcobalamin)、5’-去氧腺嘌呤鈷胺素(5’-deoxyadenosylcobalamin)儲存於動物的肝臟中,少部分維生素B12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利用,而未經利用的維生素B12經肝臟代謝後隨膽汁排出。

細胞能量現金的製造機-ATP合成酶(ATP Synthase)

細胞能量現金的製造機-ATP合成酶(ATP Synthas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林玫娟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細胞表現生命現象時,常常需要消耗能量。例如:運動時肌肉細胞收縮要耗能、胃腺合成胃蛋白酶要耗能、植物根毛細胞利用主動運輸吸收礦物鹽時也要耗能,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細胞需要消耗能量時,通常會直接使用ATP分子所釋出的能量,故ATP分子猶如細胞的能量現金,而且這種貨幣還是生物界所有細胞都共同流通的呢!也就是說,從簡單的細菌到複雜的人腦細胞,要進行耗能的作用時,ATP都可拿來花用。

這麼廣為流通的細胞能量貨幣是如何製造的呢?科學家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尋求解答,答案是:細胞內大多的ATP是由ATP合成酶這個神奇的酵素製造的。

早在1940年代,科學家就已知道,細胞內擔任呼吸作用的粒線體和執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中,有大量的ATP形成。到了1960年,一位英國的科學家從粒線體中,萃取出合成ATP的酵素,當時將之命名為F0F1ATPase,也就是現在的ATP合成酶(ATP synthase),隔年Peter Mitchell 提出化學滲透假說(Chemiosmotic hypothesis)來解釋ATP 合成的機制,此學說是說明粒線體在合成ATP之前,會在粒線體內褶膜兩側建立質子濃度的差異:外側質子濃度高、內側質子濃度低,當質子由高濃度往低濃度移動,流經內褶膜上的ATP合成酶,就會驅使ATP分子的合成。但此學說並未詳細說明ATP究竟是如何被合成的。到了1990年代美國生化學家波亦爾(Paul D. Boyer)才進一步提出「改變酵素結合能力機制(Binding change mechanism)」來說明ATP合成酶合成ATP的過程。

細胞之死-細胞凋亡(Apoptosis)下

細胞之死-細胞凋亡(Apoptosis)下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劉翠華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發生細胞凋亡的細胞,其細胞膜會發生變化、DNA片段化,然後細胞中的物質被分裝在小囊泡中,再被巨噬細胞吞噬。這些過程包括幾個重要特徵:

1. 細胞膜變化:
磷脂醯絲胺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磷脂質之ㄧ,在正常的細胞膜中,PS只分佈在雙層磷脂質的內層,若細胞啟動細胞凋亡機制,PS便會移到外層磷脂質,科學家認為這是凋亡細胞呼叫吞噬細胞的最重要訊號,且吞噬細胞表面也有相對應的受體。後來,科學家也陸續發現凋亡的細胞細胞膜的變化,例如表面蛋白質CD31構形改變和細胞膜帶正電荷等。

2. 凋亡蛋白酵素的活化:
凋亡蛋白質酵素作用在細胞凋亡的相關代謝,包括了去活化凋亡過程中必須去活化的蛋白質與活化凋亡過程中必須活化的蛋白質等。

3. DNA片斷化:
發生凋亡的細胞,細胞核內DNA被分解成多個片段。現在已知不是每種細胞凋亡都會出現DNA片段,但是觀察DNA是否發生斷裂,仍然是偵測細胞凋亡有用的方法。

細胞之死-細胞凋亡(Apoptosis)上

細胞之死-細胞凋亡(Apoptosis)上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劉翠華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Apoptosis,在希臘文中是描述樹葉從枝頭掉落的狀態。1972年Kerr, Wyllie, 及Currie首先用細胞凋亡(apoptosis)來說明一種與細胞壞死(necrosis)不同的細胞死亡機制,細胞凋亡是指細胞按照生物體發育的劇本演出,在特定的時間點死去,又稱為「計畫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細胞凋亡在生物體內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
1.挑選出最適合的細胞(the fittest cells):
胚胎在形成組織時,通常在一開始便製造數量過多的細胞,再依據特定的需求來選擇最適合的細胞。如只有少於50%的原始腦神經細胞、以及少於5%的原始胸腺細胞能生存下來發揮生理功能,其他的細胞則進行細胞凋亡。

2.塑造個體及器官形態:
例如人類胚胎中,位在手指和腳趾間的細胞須進行計畫性細胞死亡,才能形成健全的手指和腳趾。其他如人體腸管腔道的形成和昆蟲的蛻變等,也都涉及了細胞凋亡。

水如何進去細胞(Aquaporin,AQP)

水如何進去細胞(Aquaporin,AQP)
臺中市雙十國民中學自然領域王淑卿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1988年,阿格雷(Peter Agre)以實驗分離出紅血球細胞膜上一種控制水分子進出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

水通道只允許水分子單一方向的通過,速度高達每秒傳輸十億個水分子。水通道中因部分蛋白質結構帶正電並且會發生結構的轉變(rotate),造成局部電場的改變,如此水分子以排列方式快速滾動通過水通道。

例如紅血球、腎臟、小腸和根部等許多器官甚至細菌的細胞膜上都具有許多水通道可以快速調節細胞的體積和滲透壓。

1998年麥金農(Roderick MacKinnon)則利用X光繞射,從鏈黴菌(Streptomyces lividans)的細胞膜分離出第一個三度空間的KcsA鉀離子通道蛋白,鉀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分布最廣的離子通道。

研究發現位於通道上方的選擇性濾嘴(selectivity filter)可允許鉀離子通過,但是鈉離子的體積雖然較小卻無法通過,因為鈉離子有較強的電荷密度,會被水分子圍繞而變得較巨大。這種完美的結構造成了離子通道(ion channel)蛋白對鉀離子的高選擇性並且以每秒通過一億個離子的超高速度傳輸。

2002年麥金農研究團隊又解離出的鈣離子活化型鉀離子通道MthK的三度空間結構–門控環(Gating Ring)聚合體,透過鈣離子和pH值來進行控制。鈣離子的結合會誘導通道中感應區(sensor domain)的構型變化(conformational change)而開啟通道,因此鈣離子可調控該通道的開關,而pH值可調節門控環的穩定性。

其他如內整流型鉀離子通道、氯離子通道等陸續被研究發現。離子通道的發現不僅提供神經、肌肉、心臟血管等的分子機制研究,對於疾病與藥物設計的發展開啟另一片天空。麥金農和阿格雷於2003年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