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數的妙用(Usefulness of Imaginary Numbers)

Print Friendly

虛數的妙用(Usefulness of Imaginary Numbers)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數學科蘇俊鴻老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洪萬生責任編輯

談起「虛數」這個詞,只要學習過高中數學的人,不難聯想到$$\sqrt{-1}=i$$,相信也順便想起那段與 $$i$$ 奮鬥的時光。對許多人而言,將數系由自然數→整數→有理數→實數,逐步地擴展開來,還說得上道理。但對於複數,不僅數的很多性質不再適用(例如比較大小),連描述複數系的結構,也得利用平面來對應。更重要的是,除了說明代數基本定理外,複數還能有什麼應用呢?

在史蒂芬.霍金所寫的《胡桃裏的宇宙》一書,我們可以看見複數被理論物理學家拿來解說時空模型,相當深刻有趣。值得在此與高中教師同仁分享。整個故事由「時間是什麼?」這個困擾人們的問題(至今仍然依舊)開始談起,首先登場的是牛頓。

1687年所出版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Principia),牛頓提出了第一個時間與空間的數學模型。在他的模型中,時間與空間是萬事萬物的背景,卻不受萬事萬物的影響。時間獨立於空間之外,像是一條直線或鐵軌,往兩端延伸沒有盡頭;而且是永恆不變的。換句話說,它過去一直存在,將來也會繼續存在。這樣的模型,符合多數人對時間的感覺,卻引起哲學家(包括康德在內)極大的困擾:假如宇宙是被創造出來的,那麼在創世之前,為何會等待無限長久的時間呢?另一方面,假如宇宙過去一直存在,那麼該發生的事不是應該都發生了?歷史不就早該終結了?康德將這個問題稱為「純粹理性之二律背反」,因為它似乎是邏輯上的矛盾,根本不可能有解。事實上,這個矛盾只存在牛頓的數學模型中!因為其中的時間是一條無限長的直線,與宇宙中任何事物毫無關聯。這個缺陷得以解決,是愛因斯坦的功勞。

愛因斯坦在1915年討論彎曲時空的觀念,提出廣義相對論,並在1919年得到實驗證實後,使得我們對於時間與空間有了不同的看法。廣義相對論將時間維度與空間的三個維度結合起來,形成「時空」。這個理論將重力的效應包含在內,討論物質與能量的分布會讓時空彎曲變形,也就是說,時空並不是平坦的。在這樣的時空模型中,物體會試圖沿著直線運動,但受時空彎曲的緣故,它的路徑看起來也是彎曲的,彷彿受到重力場的影響。在廣義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糾纏在一起,如何也解不開來。你想要讓空間彎曲,一定會牽連到時間,因此,時間與空間並非互相獨立,也並非獨立於宇宙之外。

這樣一個「在宇宙裏」所定義的時間,會有終點與起點。至於起點之前,或是終點之後,就沒有定義了。我們如何描述時間與空間的形狀,就必須引入「虛數時間」的想法。

所謂的「虛數時間」是什麼呢?必須先由「虛數」談起,如果將實數看成對應於一條水平線上的各個位置的數,零在中間,正實數在右邊,負實數在左邊。如此一來,虛數可以看成對應於一條垂直線上各個位置的數,零仍然在中間,正虛數畫在上面,負虛數畫在下面。因此,我們將虛數視為一個新的數,與實數相互垂直,不需要任何的實質意義。「虛數時間」是指由虛數來度量表示的時間。

在廣義相對論中,實數時間與三維空間結合成四維的時空。可是,實數時間維度與三個空間維度卻有明顯的不同:時間總是由過去流向未來,而在空間中則是能向前進,也能向後退。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在空間中轉向,但在時間中不能這麼做。然而在「虛數時間」中,由於它垂直於實數時間,彷彿是第四個空間維度,擁有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在這樣的架構下,時間才會出現形狀!

例如,考慮一個虛數的時空,結構類似地球表面的球面,並且假設虛數時間是緯度,用距離南極的遠近來表示虛數時間。那麼,在虛數時間中,宇宙的歷史就是由南極開始。你不能問:「開始之前發生過什麼?」這是個毫無意義的問題,那樣的時間根本沒有定義,就像南極之南不存在一樣。在地球表面上,南極是個完全正常的點,所有其他地點適用的幾何法則,在南極一體適用。從南極出發往北走,緯圈會逐漸變大,對應著宇宙隨著虛數時間而擴張。在赤道處,宇宙達到極大值。假始虛數時間繼續增加,宇宙便開始收縮,最後在北極處縮成一點。然而,即使宇宙在南北兩極沒有大小,這兩點也不是奇異點,如同地球的南北極是地球表面完全正常的兩點。這就意味著在虛數時間中,宇宙的起源可以是時空中的正常點;宇宙其他時刻所適用的物理定律,在這個起點也同樣適用。

你看,「虛數」的妙用真大。

附註:本文改寫自史蒂芬.霍金,葉李華譯,《胡桃裏的宇宙》,台北:大塊文化,2001年。

參考文獻
史蒂芬.霍金,葉李華譯,《胡桃裏的宇宙》,台北:大塊文化,2001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