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Film)的演化

Print Friendly

底片(Film)的演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物理科陳忠城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1)人眼視角:人的眼睛雖然可以左右看到角度180度,上下看140度,但是能清楚分辨形狀及顏色的視角為50度左右,標準鏡頭是以人的肉眼的視角設計的鏡頭,拍出來的效果很像電腦上的一句話: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2)標準鏡頭:稱為標準(Standard)是由於它曾是相機的基本配備,由它所拍攝的影像大小,既非廣角,亦非遠攝,可算是「正常」的視覺效果,即是我們通常以肉眼所看到景物的效果;換言之,我們平常以肉眼看景物時,看到的視野範圍大致上就是通過這種「標準鏡」(Standard Lense)所能拍攝到的範圍,能拍攝到比這個「正常」的範圍更大時,就叫做「廣角鏡」;而比這個拍攝範圍更窄時,則可以叫做「遠攝鏡」。

(3)全片幅:對一部相機而言,畫面愈大,則需要較大的鏡頭焦距,才可以涵蓋到正常所能「看」到的觀看範圍。柯達公司為統一相機的標準制定名稱為1XX的標準,底片尺寸為36mm×24mm(又稱全片幅),對角線43.27mm,這種底片包含捲片孔的寬度是35mm,所以稱為35mm底片稱為135片幅底片,傳統135片幅的標準鏡頭其焦距約50mm。

(4)底片:音譯為菲林(Film),是一種成像器材。以感光類型來分的則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紅外線底片及X光底片等。現今廣泛應用的底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捲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後固定於底片,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

(5)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CCD為數位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數位相機規格中的多少百萬像素,代表著這台數位相機的CCD上有多少個感光元件。CCD主要材質為矽晶半導體,透過光電效應,由感光元件表面感應來源光線,從而轉換成儲存電荷的能力,即會將光線的能量轉換成電荷,光線越強、電荷也就越多,這些電荷就成為判斷光線強弱大小的依據。200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就是頒發給光纖與CCD的發明者,表揚他們對應用光學的貢獻。

(6)CMOS:CMOS是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材質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N和P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紀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CMOS因為在畫素的旁邊就放置了訊號放大器,導致其缺點為容易出現雜點,特別是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更使得雜訊難以抑制,當此缺點被改進後,此感光元件被廣泛使用。

(7)發展趨勢:CCD在影像品質等各方面均優於CMOS,CMOS具有低成本、低耗電以及高整合度的特性。 由於數位影像的需求熱烈,CMOS的低成本和穩定供貨,成為廠商的最愛,也因此其製造技術不斷地改良更新,使得CCD與CMOS兩者的差異逐漸縮小。新一代的CCD朝向耗電量減少作為改進目標,以期進入照相手機的行動通訊市場;CMOS系列,則開始朝向大尺寸面積與高速影像處理晶片統合,藉由後續的影像處理修正雜訊以及畫質表現,CMOS未來跨足高階的影像市場產品,前景可期。

資料來源:
1.劉燕南(2008年三月),鏡頭的種類、特性與功能運用,劉燕南攝影網站
http://www.yennan.com/photoartic … 0005.html?showall=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