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筭數書》:超過兩千年的漢簡數學書(Suan Shu Shu: Han Bamboo Math Text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Print Friendly

《筭數書》:超過兩千年的漢簡數學書(Suan Shu Shu: Han Bamboo Math Text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洪萬生教授責任編輯

目前在全世界的古代出土文物中,超過兩千年的數學文本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近二十年來,在中國發現的秦簡《數》與漢簡《筭數書》,就是極珍貴的例外,非常值得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些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在本文中,我們只介紹《筭數書》。

《筭數書》出土於公元一九八四年初中國湖北省張家山漢墓第247號(墓主不詳,是西漢初地方政府小吏)。根據陪葬的《曆譜》的最後一年(亦即西漢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記載,它的問世不會晚於當年,也就是說,它是距今最少2197年抄寫的一部竹簡。從這一座漢墓,考古學家總共挖掘出來了八部竹簡,除了上述的《筭數書》與《曆譜》外,還包括《二年律令》、《奏讞書》、《蓋廬》、《脈書》、《引書》與《遣冊》。

《筭數書》出「土」時,竹簡失去了完整的捲束狀態,使得它的編次,變成了現代考古學家與數學史家的「還原」的最大挑戰。所幸,由於數學文本有其「內稟的」(intrinsic) 知識邏輯性,因此,考古學家在初步還原之後,我們針對這份文本校勘時,顯然多了關鍵的憑藉或參考。換句話說,即使前後兩枚竹簡(或上下文)還原連綴後可以讀得「通」,但是,卻明顯地違背了算理,那麼,我們就必須放棄而另尋他途。

根據考古學家的報導,「《筭數書》竹簡共有一百九十枚,簡長29.6-30.4厘米,寬0.6-0.7厘米。編線三道,上中各一道。全書編成一卷。」至於文字都以毛筆書寫於竹黃那一面,只有書名『筭數書』例外,它寫在全書第一題的末簡(第六支)竹簡背面,頂端還塗上黑色方塊,以作為標誌用。上編線之上如有文字,則屬於本書的「題名」,如第一題的「相乘」。正文寫在上、下編線之間。至於下編線之下所出現的「楊」、「王」、「楊已讎」或「王已讎」,應該是指楊某或王某的兩人曾擔任抄寫或校對工作,可惜,楊、王兩人的身分與墓主一樣,我們無從得知。

另一方面,抄寫者何以連同代表「鉤識」的記號如「﹂」也一併抄寫,這就有一點奇怪了。或許這是由於算題或算法的斷句,對於初學者而言相當重要而且不可或缺吧!除了上述的鉤識記號之外,《筭數書》文本中還有表示文字或文句重複的重文號「=」,以及另起一段文字的墨點「‧」。

按照目前整理的情況,《筭數書》分為 69 題,其題名與相關數學內容如下

1. 相乘:與現在意義同
2. 分乘:分數相乘
3. 乘:與現在意義同
4. 矰(增)減分:將分數變大、變小
5. 分當半者:分數如何折半
6. 分半者:續前題
7. 約分:與現在意義同
8. 合分:分數相加(將分數「合」在一起)
9. 徑分:分數相除,後來稱作「經分」
10. 出金:出黃金多少,分數減法
11. 共買材:共同買木材
12. 狐出關:狐皮等出關的關稅
13. 狐皮:類似前一題
14. 負米:背著米出關的關稅
15. 女織:女人的織布量
16. 并租:合併一起計算租金
17. 金價(賈):黃金價錢
18. 舂粟:舂粟米的損耗量
19. 銅秏(耗):鑄銅時的損耗量
20. 傳馬:驛站用馬匹的芻稾草料供應
21. 婦織:三婦人織布
22. 羽矢:在箭竿尾部裝羽毛
23. 桼(漆)錢:買漆的錢
24. 繒幅:繒布幅寬
25. 息錢:利息錢
26. (飲)桼(漆):往盛儲生漆的容器注水
27. 稅田:田地租稅
28. 程竹:竹子量計的標準規定
29. 醫:對醫治病者的考核。
30. 石 [彳率亍](率):以石為單位進行計算
31. 賈鹽:賣鹽
32. 絲練:煮沸脫去絲膠的熟絲
33. 挐脂:已糅成的米膏
34. 取程:選取計量
35. 秏租:稻禾的租費
36. 程禾:糧食的比例換算規定
37. 取枲程:取粗麻的量
38. 誤券:租卷所列租數與應收數有誤
39. 租吳(誤)券:誤卷之後的租數
40. 粺毀(毇):兩種精細程度不同的米
41. 秏:損耗
42. 粟為米:粟換算為米
43. 粟求米:同前題
44. 粟求米:同前題
45. 米求粟:米換算成粟
46. 米粟并:米、粟合併
47. 粟米并:同前一題
48. 負炭:背著木炭
49. 盧唐:竹筩製作
50. 羽矢:同第 22 題
51. 行:行走問題
52. 分錢:利用「盈不足術」解的分錢問題
53. 米出錢:買米出錢
54. 除:墓道
55. 斬都(塹堵):即芻甍,本義即為屋脊形的草垛
56. 芻:即芻童,截頂長方錐體形狀的草垛
57. 旋粟:粟米堆積呈圓錐體狀
58. 囷蓋:圓形穀倉之蓋
59. 睘(圜)亭:截頂圓錐體
60. 井材:木材豎置井或地窖中呈圓柱狀
61. 以睘(圜)材方:將圓木裁成為方木
62. 以方裁睘(圜):將方木裁成為圓木
63. 睘(圜)材:圓柱形的木材
64. 啟廣:已知長方形及其長,求寬
65. 啟從(縱):已知長方形及其寬,求長
66. 少廣:已知長方形及其較短的廣,求較長的縱
67. 大廣:邊長兼容整數、分數與帶分數的田地面積計算
68. 方田:已知正方形求邊長
69. 里田:將邊長以里為單位的田地之面積,折算為頃畝的方法

現在,簡要說明各題內容。 第1-10 題的內容無非是分數加、減、乘、除的運算,除了第 10 題之外,其他都未曾包括問題「情境」。在算書中這種對於分數運算的開宗明義編排,或許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於此一主題的重視,無怪乎後來的魏晉劉徽在註解《九章算術》時,會強調「故為術者,先治諸分」,也就是說,學習數學的方法,必須先處理分數運算的問題。

第11-51題都是有關比例的實用問題。我們從每個題名的說明,即可發現這些問題果然出自實用需求。此外,明白地指出運用特定方法如「贏(盈)不足術」來解的問題,則有第52,53,68三題 - (52) 分錢:利用「盈不足術」解的分錢問題;(53) 米出錢:買米出錢;(68) 方田:給定正方形求邊長。這些問題是否出自實用背景,還是出自數學趣味的考量,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

有關體積計算的問題,本書有十題(第54-63題)涉及墓道的形狀與大小、草垛體積、糧倉容積計算等等,應該都離不開實用需求。有關「少廣」問題,則有下列第64-66三題 - (64) 啟廣:已知長方形及其長,求寬;(65) 啟縱:已知長方形及其寬,求長;(66) 少廣:已知長方形及其較短的廣,求較長的縱,其中所運用的面積與長度單位,都出自秦漢田畝制度。只是,為何本書(佔23枚竹簡)以及後來的《九章算術》(第四章「少廣」)花這麼多篇幅,來舉例說明此一方法呢?我們還無從得知,或許這些計算最是關乎實用吧!

相對應地,有關(長方形田畝)面積之計算,有下列兩題 - (67) 大廣邊長兼容整數、分數與帶分數的田地面積計算(69) 里田將邊長以里為單位的田地之面積折算為頃畝的方法。這兩類問題在東漢《九章算術》中,被歸入第一章「方田」。不過,《九章算術》這一章也收入分數四則運算,其內容涵蓋了前述《筭數書》的第 1-10 個單元,顯然前書的抄寫祖本也認為這些算法乃是算學的根本。但是,為了適應「九」章 - 呼應《周禮》所強調的「九數」-來安排材料,所以,或許才放棄將分數四則運算至於全書之首的成規吧!

最後茲引述「約分」(第7題)與「方田」(第68題),略見《筭數書》之趣味於一斑。「約分術曰:以子除母,母亦除子,子母數交等者,即約之矣。有(又)曰,約分術曰:可半,半之,可令若干一,若干一。其一術曰:以分子除母,少,以母除子,子、母等,以為法,子、母各如法而成一。不足除者,可半,半母亦半子。二千一十六分之百六十二,約之百一十二分之九。」

本題「約分術」實質上是一個「輾轉相除法」,讀者或願利用現代算式,將上述問題解法,翻譯成白話文,並比較其異同。不過,也請注意這些分子、分母的唸法,譬如 $$2016$$ 讀作「二千一十六分之百六十二」,其中「零」字尚未出現。

「方田:田一畝方以幾何步?曰:方十五步卅一分步十五。术曰:方十五步不足十五步,方十六步有徐(餘)十六步。曰:并贏(盈)、不足以為法,不足子乘贏(盈)母,贏(盈)子乘不足母,并以為實。復之,如啟廣之术。」本題利用「贏(盈)不足術」來解。

不過,讀者或有興趣利用現代算法求解。事實上,這是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種方法。或許讀者也願意延拓此一方法,以便尋找某些開方不盡根數之近似值。又,請問此一方法與微積分課本中的「牛頓法」(Newton method) 有關嗎?當然,這並不表示微積分是可以協助我們解讀此一方法意義的唯一憑藉,只是此一公式如何「想像」得到,還真是耐人尋味呢。

根據上文的簡要說明,《筭數書》堪稱非常具體地反映了中國古算的實用基調。不過,有關它的研究仍然方興未艾,尤其是它與可能稍後問世的算經《九章算術》之關係,更是引人注目。無論如何,我們通過這些文本(text),可以和兩千多年前的數學知識活動參與者(mathematical practitioner)對話,分享他們的數學關懷。這是現代人的福份,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參考書目:

  1. 洪萬生、林倉億、蘇惠玉、蘇俊鴻 (2006).《數之起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 刘金华 (2008).《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研究》,香港: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