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Print Friendly

DNA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DNA為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中文譯名為去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單體為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酸本身包含核苷(nucleoside)與磷酸根(可能為一個、二個或三個)。核苷又由鹼基與五碳醣組成:



其中鹼基又分嘌呤(purines)與嘧啶(pyrimidines)兩類,由五元環及六元環組成的鹼基稱為嘌呤,由六元環組成的鹼基稱為嘧啶,出現在DNA之鹼基有四種:

DNA的長鏈骨架是由糖類與磷酸根組成,兩者之間以酯鍵相連。每個糖分子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下圖所示為三個核苷酸排列而成的DNA片斷,其中鹼基由上而下依序為腺嘌呤、鳥嘌呤及胞嘧啶。

通常在生物體內,DNA並非單一分子,而是形成兩條互相配對並緊密結合,互相纏繞成雙螺旋結構。兩條螺旋間以氫鍵相吸引,而且腺嘌呤必與胸嘧啶在相鄰的螺旋上成對出現;同樣的,鳥嘌呤必與胞嘧啶在相鄰的螺旋上成對出現。

上述鹼基配對的現象(腺嘌呤與胸嘧啶配對,鳥嘌呤與胞嘧啶配對),在DNA複製時非常重要。在複製過程中,兩條螺旋長鏈會先分離,再分別以兩條長鏈上的鹼基序列為依據,合成出互補的DNA序列。舊長鏈上的鹼基序列決定了新長鏈上的鹼基序列,使細胞得以獲得完整的DNA複製品。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