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彈 (Neutron Bomb)

Print Friendly

中子彈(Neutron Bomb)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何鎮揚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原子彈、氫彈爆炸時,不僅殺傷人員,而且對建築物、工廠設備等的破壞力很大,同時還會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污染。那麼,當一個國家面對敵人高度機械化、裝甲化部隊的入侵時,應用何種方法反擊,既能挫敗敵方坦克,又不傷及自己的家園,傷及無辜的同胞呢?美國於1958年開始由「塞姆•科恩(Samuel Cohen)」著手中子彈的研發,雖然總統甘迺迪曾反對過中子彈的發展,在1962年,由「勞倫斯•利弗莫爾核武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首先發展成功,並在內華達州引爆,成功地製造出中子彈。中子彈又稱為增強輻射彈,它實際上是一種靠微型原子彈引爆的特殊的超小型氫彈。

一般氫彈由於加一層鈾238外殼,氫核融合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污染物。而中子彈則去掉了外殼,核融合時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可大大的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中子彈的內部構造大致分成四個部分:彈體上部是一個微型原子彈、上部分的中心是一個達臨界質量的鈽239,周圍是高能炸藥。下部中心是核融合的心臟部分,稱為儲氚器,內部裝有含氘、氚的混合物,儲氚器外圍是聚苯乙烯,彈的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引爆時,炸藥給中心鈽球巨大壓力,使鈽的密度急遽增加。這時受壓縮的鈽球達到超臨界而起爆炸,產生了強γ射線和X射線及超高壓,強射線以光速傳播,比原子彈爆炸的裂變碎片膨脹快100倍。當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強γ射線和X射線後,便很快變成高能等離子體,使儲氚器裏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溫高壓,引起氘和氚的融合反應,放出大量高能中子。鈹作為反射層,可以把瞬間發生的中子反射回去,使它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一個高能中子打中鈹核後,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稱為鈹的中子增殖效應。這種鈹反射層能使中子彈體積大為縮小,因而可使中子彈做得很小。

中子彈的核輻射是普通原子彈的10倍,一顆1000噸當量的中子彈,殺傷坦克、裝甲車乘員的能力相當於一顆5萬噸級的原子彈。與原子彈相反,中子彈的光輻射、沖擊波、放射性小,只有普通原子彈的1/10。1000噸當量中子彈的破壞半徑僅180米,污染很小。中子彈爆炸時釋放出來的高速中子流,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透裝甲、掩體和磚牆,進入人體後,能破壞人體組織細胞和神經系統,從而殺傷包括坦克乘員在內的具生命的物質,但又不嚴重破壞坦克、裝備物資以及地面建築,從而可使裝備和物資成為自己的戰利品,真是一舉數得。中子彈也可用於阻擊來襲導彈和敵空軍機群,中子彈爆產生的大量中子,射向來襲導彈,可使核彈頭的核裝料發熱、變形而失效,可以殺傷飛行員而造成機毀人亡,由於中、高空大氣的空氣密度很小,對中子的衰減能力較弱,因此中子在中、高空的作用距離很大,所以用中子彈來對付導彈和空軍機群也是非常有效的。

鑒於中子彈具有的這一特性,如果廣泛使用中子武器,那麼戰後城市也許將不會像使用原子彈、氫彈那樣成為一片廢墟,但人員傷亡卻會更大。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