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異構物(Isomer)

Print Friendly

同分異構物(Isomer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化學科陳藝菁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1827年,當維勒(Friedrich Wöhler)製備氰酸(cyanic acid)時,他注意到儘管氫氰酸的成分元素與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製備的雷酸(fulminic acid)完全相同,但是化合物的性質卻極為不同。這個發現挑戰了當時的化學概念,當時認為不同的化合物,其成分元素必不相同。維勒(Wöhler)也於1828年發現尿素(urea)與氰酸銨(ammonium cyanate)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但卻有著不同的性質。隨著更多此類發現,伯齊流斯(Jöns Jakob Berzelius)提出「同分異構物」這個名辭,以描述此種現象。到了1849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由酒石酸(tartaric acid)中分離出兩種鏡像形態的極小結晶,此兩分離出的分子互為「立體異構物」,其旋光性相反。

同分異構物是指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其結構式不同。異構物間具有相同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s)時,才有相似的性質。同分異構物有許多種類,包括立體異構物、鏡像異構物、幾何異構物等。根據原子在空間位置的不同,異構物可區分為結構異構物(structural isomers)與立體異構物(stereoisomers)。結構異構物依原子或官能團以不同的形式互相連接而再分為鏈異構(chain isomerism)、位置異構(position isomerism)和官能基異構(functional group isomerism)。立體異構物則是所有化學鍵的數目和種類皆完全一樣,只是原子或官能基所在空間的幾何位置不同,因此,分為互為鏡像的鏡像異構物(enantiomers)及不具鏡像關係的非鏡像異構物(diastereomers)。鏈異構物的官能團不發生改變,而是碳鏈排列不同;位置異構物的官能團都一樣,但是其位置不同;官能基異構則是官能基再分裂成不同形式。鏡像異構物又稱對映異構物,異構物間呈鏡面對稱。非鏡像異構物則不呈鏡面對稱。非鏡像異構物又可細分為構形異構(conformational isomerism)和順反異構(cis-trans isomerism)。構形異構是指異構物間利用化學鍵的旋轉互相轉換,而當化學鍵不能旋轉而存在的非鏡像異構物則為順反異構物。

丙醇的分子式是C3H8O(C3H7OH),其同分異構物如下圖中所示:有1-丙醇(I,或稱正丙醇)和2-丙醇(II,或稱異丙醇),結構中「O」原子的位置是不同的,分子I的「O」原子接在末端碳上,分子II的「O」原子則接於中間碳上。此外,C3H8O還有一個性質不同的異構物:甲基乙基醚(III),此異構物的「O」不是接在碳與氫間,而是接在兩個碳間。由於接法的不同造成III缺乏OH基,因此III為醚而非醇,III的化性也與其他醚較為相似,而與III較不同。其中III稱為位置異構物,IIIIIIIII稱官能基異構物。

異構物中,原子間的鍵結方式不一定相同。丙二烯(Allene)和丙炔(propyne),其碳與碳間就具有不同的鍵數,丙二烯有兩個雙鍵而丙炔有一個参鍵。同分異構物具有不同的藥學性質,舉例來說黃嘌呤(xanthines)雙環上的氫被兩個甲基取代,即成為巧克力中的可可精(Theobromine),它是一種血管擴張劑(vasodilator),而當甲基都移到六圓環上時,便形成了另一同分異構物:茶鹼(theophylline),它的效應變為支氣管擴張劑(bronchodilation)和抗發炎性(anti-inflammatory)。在食品化學、藥物化學和生物化學中,人們總會想到順反異構物。最近則由於人們了解鏡像異構物的轉化對生物會有影響,鏡像異構物已成為藥物化學和生物化學關注的焦點。製藥和學術研究員已成功利用色層分析法(chromatographical)將鏡像異構物分離。然而,以工業角度來說,這種方法十分昂貴,因此大都用以過濾具有潛在危害或無生物活性的鏡像異構物。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Isomer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Anonymous at 19:35:26

    第一段的cyanic acid中文應是氰酸,而非氫氰酸。

  2. 敬堂 at 11:32:26

    已更正,感謝您的指教。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