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週期表(Periodic table)

Print Friendly

元素週期表(Periodic table)
國立中山大學董騰元教授責任編輯

化學元素的週期表是顯示化學元素一個『表格方法』(tabular method)。週期表一般公認是由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於1869年所首創發明。門得列夫想利用這個表去說明各種元素的性質有週而復始的趨勢【週期性(periodic)】,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原子量大小排列,並將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週期表的雛形。

當新元素不斷被發現而新理論模型也被開發以解釋化學作用之同時,週期表的編排、陳列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更加擴大、精確。 利用週期表,門得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鎵、鈧、鍺)的特性。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X射線,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今的週期表。

現在的週期表普遍存在於化學之學術範疇,它提供一個非常有用的框架分類, 以系統化和比較所有化學作用的許多不同的形式。週期表亦可廣泛地應用在物理、生物、工程學和工業上。當前最新(2008 年1月27 日)的標準週期表包含了117 個元素 (元素1~116 和元素118) 。在週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週期(period),一直行稱為一個族(group),同一族(如鹵素)具有相似的電子組態,而其價殼層的電子數相同。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