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格 Steven Weinberg

Print Friendly

溫伯格 Steven Weinberg
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林宣鳴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1978年溫伯格、格拉肖以及薩拉姆,實驗驗證了由於Z玻色子與電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稱破缺的一年之後,於1979年一起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史蒂文‧溫伯格1933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但他是一個無神論者。1950年他和謝爾登‧格拉肖一起畢業於布朗克斯高中,隨後他和格拉肖都進入了康奈爾大學,1954年他從康奈爾大學拿到了學士學位。隨後他去往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攻讀研究生,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一年之後,他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在山姆特雷曼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1957年博士畢業。在博士論文中,與Sam特雷曼擔任顧問,是基於應用的重整化理論的影響,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過程。

1966年,溫伯格離開伯克利,接受了哈佛大學提供的講師職位。1967年他成為MIT的客座教授。正是在MIT的這一年裡,溫伯格提出了統一電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模型,其中他把弱相互作用的中間玻色子的質量來源歸於對稱性自發破缺,從而解決了質量項破壞規範對稱性的問題。這一模型的重要結論之一是必須存在希格斯粒子。溫伯格的模型現在稱為電弱統一理論,它與格拉肖在1961年提出的模型具有相同的結構。這兩個模型都預言了當時尚未發現的輕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現在稱為中性流,通過Z0傳播。1973年實驗上發現了Z0,驗證了電弱統一理論。溫伯格提出這一理論的文章是到2010年為止粒子物理中引用率最高的理論文章。在這個輝煌的成果之後,溫伯格在粒子物理中的許多方向繼續研究,包括量子場論,引力,超對稱,超弦和宇宙學,以及一個稱為Technicolor的理論。

1967年之後,基本粒子理論的標準模型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逐漸發展起來。其中電弱統一理論由溫伯格,謝爾登‧格拉肖和阿卜杜勒‧薩拉姆一起完成,它與描述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理論相容,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理論。1973年溫伯格提出了標準模型的一個不含有希格斯粒子的修改理論。1973年溫伯格成為了哈佛大學的希金斯教授。1979年,有六十年後的實驗發現中性電流-即發現推斷存在的玻色子-但是,隨著1978年的實驗發現,該理論的預測量宇稱不守恆由於Z玻色子’混合電磁相互作用,溫伯格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

1982年搬到了物理學和天文學部門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為喬西Regental科學。遇到了他的妻子路易絲,在1954年康奈爾大學本科生結婚。她現在是法學教授。

參考資料:
1.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 … einberg-autobio.htm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ven_Weinberg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