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

Print Friendly

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所科學教育組林蓓伶碩士生

均變論  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在科學哲學上的假定是自然作用在現在時間中的運作與過去時間中的運作是相同的。均變論在方法學上時常被定義為"現在是通往過去的一把鑰匙"

  和均變論相仿的地質概念可追溯自1072年波斯地質學家Avicenna的著作醫療之書(The Book of Healing)。其後均變論被18世紀末蘇格蘭的博物與地質學家James Hutton系統化,而James Hutton的理論之後被John Playfair精緻化並在1830被Charles Lyell的地質原理通俗化。而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這個名詞的產生是由William Whewell在1832年所創造的,他同時也是災變論名詞的創始人。

均變論的四大主要內涵

  均變論雖然常常被看做是一個單一的概念,但實際上他是由四個同系統但不同概念的內涵所合成的理論。古生物與進化理論學者Stephen Jay Gould在1965年的文章中描繪了他的四個主要內涵

1相同的法則(Uniformity of law)
2相同的種類(Uniformity of kind)
3相同的程度(Uniformity of degree)
4相同的結果(Uniformity of result)

第一個內涵已快速的成為科學家共識的一部分,但第四個內涵卻普遍被19世紀中葉前的科學家所拒絕。第二個特別是第三個內涵時常被不相信此假定的科學家所質疑,但在20世紀後卻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支持他們。

均變論與災變論

  均變論是近代地質學的重要的基礎理論基本上他告訴我們現今的地質運作與過去時間中的運作是相同的。他和強調地球表面是由不同于現今且獨立的地質作用所形成的災變論是相對的。然而許多的災難性事件卻與均變論的假定符合,例如:Charles Lyell認為普通的地質作用可在10000年內向後推升尼加拉瓜大瀑布至五大湖區的伊利湖並造成北美洲大部分地區災變性的氾濫。

  均變論是現實主義原理(principle of actualism)的一種概括,現實主義原理和均變論同樣再強調現在的作用可用於解釋過去的作用。並且也同為古生物學的重要理論

早在十一世紀均變論的概念就已經被波斯的地質學家Avicenna提出,他在著作醫療之書(The Book of Healing)中對均變論提出了第一個的解釋。他認為山是在人存在之先經過長時間序列的事件所形成的;在討論山的形成時他解釋到:

「或許這是經由一種地球外殼的激烈變動也許就發生於某刺激烈的地震或著是水流切割軟硬不一的外殼所造成的效果;但這都需要一段很的長時間完成這些變動在變動中山的大小將會有所改變」

稍後在十一世紀中國的博物學家沈括也認可了深邃時間的地質概念(deep time)

  自醫療之書(The Book of Healing)在十二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文後,某部分的科學家開始討論均變論(Uniformitarianism)但直到18世紀末這個概念才被接受。均變論者解釋沉積岩的形成和對廣大時間尺度「地質時間」或稱「深邃時間」的支持理論都來自於十八世紀時該理論先驅James Hutton的貢獻,其後他的理論在1830被Charles Lyell的地質原理通俗化並影響後面的Charles Darwin。在18、19世紀時是均變論與災變論兩者強烈競爭的階段,因為均變論與當代宗教信仰所信奉的災變論較難以妥協。但時至今日大多數主流的科學家已接受均變論的說法就有如當初災變論是宗教主流一般。

  在大陸漂移說被認可的20世紀之前,人們一直相信地球表面一直維持他原先被造成的樣貌。而山與表面折皺的形成被認為是自熔融狀態的地表冷卻後所造成的。現今我們大多接受的說法是地幔(mantle)是黏稠且會流動的,地殼在其上借著傳送的方向緩慢的移動著,這是我們解釋導致地球外部地殼會有運動擠壓上升陷落等現象的機制。

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formitarianism_(scienc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