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人(Navigater)的故事(上)

Print Friendly

航海人(Navigater)的故事(上)
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所陳柏宇碩士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吳朝榮教授責任編輯

東方夢:
在十三世紀的時候,一位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從威尼斯出發,最後抵達了中國,當他抵達中國的時候,中國的富庶讓他覺得十分不可思議,光是中國在杭州進出的船隻,每年就達二十萬艘,這個數字可能比當時歐洲所有河川的船隻還要來的多,所以中國當時的經濟規模,是當時歐洲人所無法想像的,當他在回到義大利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本「東方見聞錄」,雖然中國跟西方在很久以前就透過絲路有所來往,但是馬科波羅將自己的這趟旅程寫成一本書,許多歐洲人看了這本書之後,對於遙遠的東方激起無限的好奇。

馬可波羅的這本書籍,在歐洲逐漸發酵,但是在十五世紀時,因為蒙古帝國的衰弱,通往東方的通道不再只是一個國家,通往東方的道路被鄂圖曼帝國所盤據,許多商人無法抵達東方進行貿易,但是西方對於東方貨品的需求卻還是一樣的高,因此就有人決定,開發新的道路,找出一條從海上通往東方的航線,後來葡萄牙人亨利王子沿著海岸線走,從歐洲出發,經過非洲好望角,最後轉向亞洲,這條東方的新航線發線了以後,歐洲人終於可以不用經過伊斯蘭教徒所掌握的領地了。

可是當時的航行,遠洋航行仍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所以葡萄牙人抵達東方的方式,是沿著海岸邊航行的,整條航行的路途看起來十分的曲折,因為他們完全無法在汪洋大海中定位。

探險家的世界:
受到新航線的影響,歐洲人開始學會如何從海路前往遙遠的東方進行貿易,而西方人所使用的方法,也極為殘暴,他們根本不是進行公平交易,而是利用綁架、搶奪的方式從非洲不斷的將貨物運往歐洲,一位亨利的手下就說到,這個時期從非洲綁架到歐洲的人口大約有一百萬人,比較起來同樣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就顯的溫和許多了,但是中國自從永樂皇帝架崩後,就停止了海上交易,並且直接禁止建造航海的大型船隻。

一位有勇無謀的探險家也在這個時候誕生了,當時有受過教育的人,都已經有地球是圓的這個概念了,可是他們沒有辦法用很精確的方式計算地球到底有多大,但是許多數學家經過計算後,知道這個數字絕對不小,但是哥倫布為了要證明地球很小,他可以從西邊找到通往東方的路徑,他甚至誇口說,只需航行三百五十浬的距離,就可以帶著船員輕易的抵達東方進行貿易,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個任務鐵定失敗,因為這個距離遠遠低估了地球的大小,一艘船在汪洋大海中,如果沒有任何的補給,根本沒辦法稱過去,木造的船殼,以及恐怖的壞血病,這些種種的因素都影響著探險隊的航行。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