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矩陣(Invertible Matrix)

Print Friendly

可逆矩陣(Invertible Matrix)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數學科林倉億老師

連結:矩陣乘法的限制及性質

在了解何謂矩陣、矩陣的基本運算及乘法的限制後,我們知道矩陣並沒有消去律,也就是當 \(AB=AC\)(或 \(BA=CA\))時,\(B=C\) 不一定成立(註1)。

沒有消去律在運算上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當有了 \(AB=AC\) 卻得不到 \(B=C\),就好比兩個人從山的兩側挖隧道,預計在中點處貫通,當兩個人都挖了相同的距離之後,竟發現隧道不一定會相通,那接下來麻煩可就大了!

所以,很自然地,我們就會想知道怎麼樣才能保證隧道會貫通,也就是說在哪些情況下,\(AB=AC\) 兩邊的 \(A\) 是可以消去的?

我們想要找出哪些 \(A\) 可以從 \(AB=AC\) 的兩邊消去,就是要找出哪些「方」陣 \(A\) 可以滿足 \(AM=MA=I\)(註2),其中為 \(I\) 單位方陣;因為一旦 \(AM=MA=I\) 成立,那我們就可以在 \(AB=AC\)(或 \(BA=CA\))的兩側同時乘上 \(M\),然後 \(A\) 就會被消去了,即:

\(MAB=MAC\)(或 \(BAM=CAM\))\(\Rightarrow IB=IC\)(或 \(BI=CI\))\(\Rightarrow B=C\)

請注意,由於矩陣的乘法沒有交換律(\(MAB\) 與 \(ABM\) 不一定相等),所以上面的式子中,等號兩邊的 \(M\) 要有相同的對應位置,也就是一律從左側乘上 \(M\),或是一律從右側乘上 \(M\)。

符合 \(AM=MA=I\) 的方陣 \(A\),我們就稱它是「可逆的」(invertible),或稱為「可逆矩陣」、「可逆方陣」,而 \(M\) 就稱為 \(A\) 的「反矩陣」或「反方陣」,換句話說,\(A\) 與 \(M\) 互為乘法反元素(註3),我們就將 \(M\) 記作「\(A^{-1}\)」(註4)。

至此,我們的問題就轉變成:哪些方陣 \(A\) 是可逆的?且如何求其反方陣?

我們先以 \(A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為例說明如何判別它是可逆及如何求它的反矩陣。

假設 \(A\) 有反方陣 \(M = \left[ {\begin{array}{*{20}{c}} x&z\\ y&u \end{array}} \right]\),

則 \(AM =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20}{c}} x&z\\ y&u \end{array}}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x + 2y}&{z + 2u}\\ {3x + 4y}&{3z + 4u} \end{array}}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1&0\\ 0&1 \end{array}} \right]\),

我們得到兩個聯立方程組 \(\left\{ \begin{array}{l} x + 2y = 1\\ 3x + 4y = 0 \end{array} \right.\)、\(\left\{ \begin{array}{l} z + 2u = 0\\ 3z + 4u = 1 \end{array} \right.\),

由於反方陣是唯一的(註5),所以這兩個聯立方程組都要有唯一的一組解。

我們不需要真的去解這兩個聯立方程組,

從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 – 2 \ne 0\) 就可以知道一定有唯一的解(註6)。

由於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恰好就是 \(A\) 的元所形成的行列式,

我們就稱 \(\left| {\,\begin{array}{*{20}{c}} 1&2\\ 3&4 \end{array}\,} \right|\) 是矩陣 \(A\) 的行列式,記作 \(\det~A\)。

換句話說,只要 \(\det~A\neq 0\),我們就可以確定 \(A\) 是可逆的,然後就可以求 \(A\) 的反方陣。至於求法,其實就是解聯立方程組。因為兩個聯立方程組的未知數係數都相同,所以我們用矩陣的高斯消去法(註7)來求解的話,就可以合併寫成一個:

50971_p1

所以,可得到 \(A\) 的反方陣 \(M = \left[ {\begin{array}{*{20}{c}} x&z\\ y&u \end{array}} \right] = \left[ {\begin{array}{*{20}{c}} { – 2}&1\\ {\frac{3}{2}}&{ – \frac{1}{2}} \end{array}} \right]\)。

將上述的過程一般化,我們就可以得到2階方陣 \(A = \left[ {\begin{array}{*{20}{c}} a&b\\ c&d \end{array}} \right]\) 的結論:

\((1)\)  \(\det A \ne 0\;\; \Leftrightarrow \;\;A\) 是可逆方陣。

\((2)\)  若 \(A\) 是可逆方陣,則 \({A^{ – 1}} = \displaystyle\frac{1}{{\det A}}\left[ {\begin{array}{*{20}{c}} d&{ – b}\\ { – c}&a \end{array}} \right]\)。

其中結論 \((1)\) 可以推廣到 \(n\) 階方陣,

至於 \(n\) 階可逆方陣的求法,其實就是上述的方法,將矩陣 \(\left[ {\left. {A\;} \right|\;{I_n}} \right]\), \(I_n\) 為 \(n\) 階單位方陣,

利用列運算(高斯消去法中所用的運算)化成 \(\left[ {\left. {{I_n}\;} \right|\;M} \right]\),則 \(M\) 就是 \(A^{-1}\)。

2階可逆方陣有很簡單的表達式 \({A^{ – 1}} = \displaystyle\frac{1}{{\det A}}\left[ {\begin{array}{*{20}{c}} d&{ – b}\\ { – c}&a \end{array}} \right]\),\(n\) 階的表達式就複雜的多了,

在此不作介紹,請有興趣的讀者查閱線性代數的相關書籍。

 

註1:本文中提到的矩陣乘法,都是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相乘的,也就是在能做乘法的情況下。
矩陣能相乘的條件,請參閱〈矩陣乘法的限制及性質〉一文)。

註2:當 \(A\cdot M\) 與 \(M\cdot A\) 都有意義時,\(A\) 與 \(M\) 必定是同階方陣。
請參閱〈矩陣乘法的限制及性質〉一文

註3:這解答了〈矩陣的運算〉一文中最後的一個問題。

註4:\(A^{-1}\) 中的 \(-1\) 代表「反」、「逆」(inverse)的意思,千萬不要讀成 \(A\) 的負 \(1\) 次方,而是要讀成 \(A\) 的反方陣,或是  \(A\) 的 inverse。

註5:

若 \(M\) 與 \(N\) 滿足 \(MA=AM=I\)、\(NA=AN=I\),

則 \(MA=NA\),兩邊都從右側乘上 \(M\),可得:

\(MAM = NAM\;\; \Rightarrow \;\;M(AM) = N(AM)\;\; \Rightarrow \;\;M{\kern 1pt} I = N{\kern 1pt} I\;\; \Rightarrow \;\;M = N\),

即反方陣是唯一的。

註6:請參閱本網站中洪誌陽的〈線性方程組的討論〉一文。

註7:關於高斯消去法可參閱本網站中蘇俊鴻的〈矩陣的高斯消去法〉一文。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