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熱能轉換發展史(Development of 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Print Friendly

海洋熱能轉換發展史(Development of 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台東專校化學科鍾玉峰退休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OTEC雖然是很先進的科技,卻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在19世紀,就有許多嘗試性的發展與技術性的改進。1881年,法國物理學家達森瓦(Jacques Arsene d’Arsoval)提議開發海洋的熱能,後來達森瓦的學生克勞德(Georges Claude),1930年在古巴實際建造了第一座OTEC電廠,用低壓渦輪機(low-pressure turbine)生產了22kW的電力。

1931 年泰斯勒(Nikola Tesla)發表 “未來動力”的論點,涵蓋了海洋熱能的開發,開始他還對其論點感到很興奮,後來的結論是OTEC的工程浩大,不適合大規模發展。

1936年克勞德在巴西外海停泊的一個壹萬噸的貨船上,蓋了另一座OTEC,結果被天氣與海浪摧毀。

1956年克勞德又在亞必強(Abidjan)為非洲象牙海岸國家設計了一個3MW的OTEC,那時恰逢石油大量開採,大家利用便宜的石油發電,所以這OTEC始終沒蓋成。

1962年安德森(J.H. Anderson)針對克勞德在設計上的問題作改進發展,設計了封閉式循環系統(closed-cycle),並在1967年申請專利。

1974年美國也加入研究,在夏威夷Kona海岸建造了一間 “夏威夷自然能實驗室”,很快就成了領導試驗OTEC技術的機構。由於海面溫暖,又可達深海溫度夠低,而且夏威夷的電費也是美國最高的,所以說夏威夷是OTEC的最佳場所。1979年,實驗室與一些私人部門合作發展了一個迷你的OTEC 實驗,成功的以封閉式循環系統,生產足夠的淨電力供應船上照明及電腦、電視之用。

1984年美國太陽能研究機構(現名為”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發展一種垂直噴射式的蒸發器給開放式循環OTEC,可將溫暖海水轉換成低壓蒸氣,其效率高達97%(整個OTEC的總效率仍在幾個百分比之間)。1993年在夏威夷的一個開放式循環OTEC,進行淨電力生產實驗,生產了50,000瓦的電力,打破了在1982年日本系統生產的40.000瓦的電力紀錄。

1999年美國自然能實驗室又試驗了一個250kW封閉式循環OTEC,這是美國試驗過最大容量的OTEC,從此他們就不再研究封閉式循環OTEC,主要是能源生產的經濟因素。倒是印度政府對OTEC產生了興趣,已經蓋了並計劃試驗一個1MW 漂浮式的封閉式循環OTEC,並贊助這OTEC技術的各項研究與發展。

日本雖無好的OTEC場所,但對於OTEC的技術發展卻不無貢獻。1970年,日本東京電器公司在諾魯(Nauru)島蓋了一間100kW的封閉式循環OTEC電廠,生產了120kW的電力,其中90Kw供應電廠本身需求,剩下的電力供島上的學校及住家,寫下了OTEC供電給一般電網的世界紀錄。

台灣東部海域的海底地形陡峻,離岸不遠處水深即達1,000公尺,是極具有開發OTEC潛力的地區,政府也投入了經費研究與調查,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考量與評估,如開發成本與經濟效益等。

參考資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Ocean_ther … conversion
2. 潘國樑,海洋熱能發電與深海水的利用,海洋資源專輯(下)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93/00100286/0007.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