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電池(The Wasted Battery)

Print Friendly

廢棄電池(The Wasted Battery)
台東專校化學科鍾玉峰退休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現今電池的應用非常普遍,但它含有毒性的重金屬成分,例如鉛蓄電池中的鉛,鎳鎘電池中的鎳、鎘,水銀電池中的汞等,都具高毒性。如果廢棄電池沒做好適當的回收處理,將造成嚴重的土壤與水質污染,威脅到人類健康與生態環境。因此在享用電池的便利之際,能認清電池金屬成分的毒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好防範與回收處理,有助於我們對環境維護,盡一分力量;並確保我們能擁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在1950到1960年間,日本發生了「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與「痛痛病」(itai itai disease)。經過許多的研究,發現水俁病多因食用含有高濃度汞之魚貝類而起,(註)它是一種腦神經疾病,患者症狀是病後肌肉逐漸衰弱,視力減退,語言能力發生障礙,精神異常,大腦機能受到損害,終至癱瘓或昏迷不起,嚴重的甚至會死亡。同樣的,痛痛病主要是飲用鎘含量過多的水源及魚貝類所引起的,它是一種骨骼疾病,患者會因四肢軀幹疼痛而終日呻吟哀號,所以叫做「痛痛病」。患者病況嚴重的會不良於行,全身衰弱,甚至死亡。一般重金屬的微量濃度在1~10 ppm即可產生毒性,對毒性較強的汞或鎘來說,0.01~0.001 ppm的濃度就會危害健康。有些重金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形成毒性更強的有機金屬化合物,例如有機汞就最具毒性了。在瑞典曾做過分析,發現92%的淡水魚類與82%的海產魚都含有有機汞,因此預防重金屬的汙染實在是件刻不容緩的事。

就生物化學觀點來說,重金屬之所以具有毒性,是因它能和生物組織內的許多物質產生極強之結合作用,如親硫的汞(Hg)、鎘(Cd) 、鉛(Pb) 、鋅(Zn)、銅(Cu)等重金屬陽離子或化合物對人體組織中某些酵素(酶)的-SH基有很大的親和力,當重金屬在人體內和許多這些物質作用後,就引起種種中毒現象。

因此,當舊電池要丟棄時,請勿隨意棄置於一般垃圾裡,一定要做好回收的工作。行政院環保署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公告:所有乾電池全面回收。鉛酸電池則於更早前,即定為必須回收的項目。下表為常用電池的使用場合,有毒成分及廢棄物的危險程度之分類,可作參考。

註: 「水俣病」為日文之病名。譯為中文時則稱「水俁病」。

參考資料:
1. Battery Recyclin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 Battery Disposal Guide – http://www.atbatt.com/blog/41.asp
3. 鄭森雄,黃耀文,重金屬對魚貝類之影響─臺灣養殖魚貝類的重金屬污染。http://163.20.22.161/Science/content/1974/00060054/0006.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4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