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碘醯基苯甲酸與戴斯-馬丁氧化劑((2-Iodobenzoic acid and Dess-Martin periodinane)

Print Friendly

2-碘醯基苯甲酸與戴斯-馬丁氧化劑((2-Iodobenzoic acid and Dess-Martin periodinan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博士班二年級林欣慧

氧化還原反應是生活中常見的反應,例如我們的細胞經由呼吸作用將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而獲得能量,過程當中是以氧氣作為氧化劑。而氧化劑有很多種,例如氯鉻酸吡啶鹽(PCC)、次氯酸、臭氧,以及現在要介紹的 2-碘醯基苯甲酸(2-iodobenzoic acid, IBX)與戴斯-馬丁氧化劑(Dess-Martin periodinane, DMP)(圖一)。

58251_p1A 58251_p1B
 2-碘醯基苯甲酸  戴斯-馬丁氧化劑
 圖一

2-碘醯基苯甲酸的合成是在 1893 年由德國海德堡大學化學系教授維克托·梅耶(Viktor Meyer)與克里斯托夫.哈特曼(Christoph Hartmann)所發表。合成方法是利用鄰碘苯甲酸(2-iodobenzoic acid)與過一硫酸氫鉀複合鹽(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 2KHSO5·KHSO4·K2SO4, Oxone)在水中加熱就可以得到,但是當時因為 2-碘醯基苯甲酸在常見的有機溶劑以及水中的溶解度不好,無法引起學者們的研究興趣,因此從被合成出來問世後,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幾乎被人們所遺忘。

到了二十世紀後期才有人開始研究這個化合物的相關物性、化性,以及嘗試合成與其相關的衍生物等;這些研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 1983 年由戴斯(Dess)和馬丁(Martin)所發表,利用 2-碘醯基苯甲酸與酸酐反應得到的碘上接有三個乙醯氧基(-OAc)的化合物,為了紀念發現者而被命名為戴斯-馬丁氧化劑。

DMP 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更好,也可以溫和且有效地將一級醇與二級醇氧化,得到具有更廣泛利用性的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以 2-丙醇的氧化為例(圖二),其反應詳細過程是:2-丙醇(I)的羥基的氧先接在碘上,羥基上的氫先與一個乙醯氧基形成乙酸離去,得到具有五員環結構中間體(II),再經由電子的轉移、得到氧化產物丙酮(III)。但是 DMP 的缺點是不易保存,合成後需要盡快使用以免失去活性。

58251_p2

圖二

在 DMP 問世之後,在 1994 年,Frigero 和 Santagostino 發現 IBX 其實可以溶解在二甲亞碸(dimethyl sulfoxide, DMSO),由於溶解度上有突破性發現,這才使得有關 IBX 在合成上的應用才廣泛被大家研究,讓原本是 DMP 前驅物的 IBX 變成氧化反應的主角。

它除了與 DMP 一樣可以將一級醇與二級醇進行氧化,得到醛或是酮之外,也被研究出可以將帶有肟(oximes)或甲苯磺醯腙(tosylhydrazones)片段的化合物氧化成酮(式一);控制氧化發生在苄位(benzylic),例如溴甲苯(benzyl bromide)氧化成苯甲醛(式二);或是將酚類化合物氧化醌類化合物,如將4-乙基-2-甲氧基苯酚(4-ethyl-2-methoxyphenol)的氧化(式三)等等。

58251_eq1 58251_eq2

IBX 的優點是便宜、好製備,且容易保存,在空氣中也不易變質等特性,是現代有機合成中很重要的試劑。而在市面上所購得的 IBX 通常會加入苯甲酸及間苯二甲酸做為安定劑,因為以前認為 IBX 容易在運送過程中因為受熱或是震動而爆炸,但是後來證明是因為製造過程所殘留的原料而造成的爆炸。

參考資料:

  1. Satama, V.; Haradb, A.; Rajulec, R.; Patid, H. Tetrahedron 2010, 66, 7659.
  2. Hartmann, C.; Meyer, V. Chem. Ber. 1893, 26, 1727
  3. Dess, B. D.; Martin, J. C. J. Org. Chem. 1983, 48, 4155.
  4. Frigerio, M.; Santagostino, M. Tetrahedron Lett. 1994, 35, 8019.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