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育組織-上(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Print Friendly

國際自然保育組織-上(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童禕珊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隨著環境問題的惡化,如何自然資源的保育與永續利用、與世界各國共享環境資源之理念,已成為國際間受到重視的問題。為了達到尊重生命、維護生態系穩定、永續利用自然資源、以及提昇人類生活品質等目的,國際間成立了許多跨國性的保育組織,共同制定許多公約,來協調並規範各國保育政策的發展,這些組織對世界保育工作的貢獻極大,以下列舉二個較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簡介如下: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 )
http://www.iucn.org


  
1984年,由法國政府、瑞士自然保護聯盟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共同策劃成立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近年來改名為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但仍維持IUCN之簡稱)。IUCN設立的宗旨在於解決並推動世界保育的及相關工作,以期能夠利用科學智識達到兼顧永續利用及改善民眾生活的目的,使人類能在和諧的環境下生活。

參與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會員包括約70多個國家、1000多個社團與1萬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的會員遍及181個國家。IUCN每三年召開一次會員大會,會中決定未來將推動的工作政策方向及指導原則;並設立數個運作單位,以推動各項業務。

IUCN的主要任務為整合聯合國之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單位、以及民間組織,推行大型的保育計劃,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下:
一、收集各國政府、機關團體有關保育之資訊,並提供諮詢。
二、協調國際間的協調合作。
三、聯繫各國學界的合作,以進行整合型研究。
四、制定保育策略並進行規劃。
五、推動各國保育工作的執行。
六、提供國際保育公約執行過程中的技術支援。

多年來,IUCN從資訊收集、分析、規劃與推動等過程,逐一完成許多重要的成果,如:80年代初期完成世界保育方略,成為世界各國制定保育政策的主要依據;協助各國政府評定生態學上的敏感地區以做為保育的優先地區;在世界某些地方推動瀕危動、植物的保育;以及出版瀕危動植物的紅皮書(Red Data Books)等科學性或非科學性的報告。目前IUCN仍在各地推動多項計畫,內容涵蓋:生物多樣性、物種、保護區、濕地、森林、海洋及海岸環境、環境規劃、環境評估、環境法、社會政策、環境教育、宣導及資訊管理等;在考量科學性、財務的可行性、以及援助的建設性等原則下,解決地域性或世界性的保育問題。

請參考 國際自然保育組織 (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下 閱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8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