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保育概述─人熊關係

Print Friendly

淺談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保育概述─人熊關係
高雄市中正高中國中部生物科張雅婷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台灣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為台灣特有亞種,牠們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上的易受害物種(Vulnerable species),也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內的保育類物種,表示該物種已經瀕臨絕種,必須受到完全的保護,禁止商業性的國際貿易。這些立法保護措施皆顯示出保護此物種存續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然而,台灣黑熊是一種森林性動物,活動範圍廣泛,棲息地的選擇除了受到食物資源豐富度的影響之外,人為干擾更是關鍵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離村落遠近、遊憩壓力等等。因為靠近人類活動的區域,非法狩獵壓力導致熊死亡率或其他干擾通常也隨之增加。

台灣黑熊除了數量稀少,其在生態上及保育上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大,涵蓋了多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加上其本身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台灣黑熊兼具有保育學上的地景物種(landscape species)及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的角色。是以有效的保育台灣黑熊不僅是一個物種的保育,更可同時保護到廣大的生態系。

和保護其他大型食肉類動物相似,台灣黑熊的保育是一個複雜、且涉及包括政府組織、生物學、政治及社會等多領域的挑戰,因為人對動物及其棲息地可能造成的干擾往往是多樣、且程度不一的。因此,成功的台灣黑熊保育不僅是維護其棲地,還需考慮許多不同的因素。
近年來,了解人與動物與環境間的關係,在野生動物經營管理上益發受重視。要能順利地將台灣黑熊族群的永續保育觀念深植人心並且落實,端賴當地居民、社會大眾和政府機關多方面的持續支持才能成功。所以,有效的野生動物經營管理,首先必須瞭解人和動物的關連,悉知人對動物的態度。

國內、外已有許多例子可鑑,因保育的規範大多由來自都市的人制訂,而他們並不瞭解當地居民的文化及野外的狀況,導致制訂的保育規範和當地居民的現實情況互相矛盾,反而不利保育的推行。

以筆者實地於台灣黑熊主要分布地區進行當地居民(原住民)與都市住民對台灣黑熊價值觀訪查的比較探討來看,造成非法狩獵台灣黑熊的原因:
其一,當地原住民對台灣黑熊知識的不足其實是造成阻礙台灣黑熊保育極大的一環。例如對台灣黑熊習性的了解不足而造成的恐懼心理往往導致獵人在山上不小心遇到台灣黑熊時,為了自保、害怕被攻擊而選擇先主動獵殺之。所以推動保育台灣黑熊的同時,可多加給予這方面的知識宣導,例如:台灣黑熊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上山時可利用會發出金屬聲響的物品或哨子讓台灣黑熊自行避開。

其二,由於當地居民的生活水準較低,而台灣黑熊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其實原住民較不相信黑熊食補的效用,反而是漢人才有這類中國傳統療效、食補的概念,導致台灣黑熊有市場上的經濟效益,調查結果又以南部地區山產業規模較大,故應加強對南部民眾加強保育宣導以破除對台灣黑熊食補的傳統概念,才能降低台灣黑熊在市場上的價值,進而減低其狩獵販賣的意願。

除了上述狩獵相關之外,非獵人的當地居民擔心人身與財產的安全,也會影響實際上台灣黑熊保育的推動。故保育台灣黑熊政策執行的方式,應該妥善的評估、考慮當地居民的立場,同時給予當地居民們足夠的有關台灣黑熊的知識教育,才能讓當地居民與台灣黑熊共存共榮,也才能真正將台灣黑熊的保育落實。

參考資料:
1. Caro, T. M., and G. O’Doherty (1999). “On the use of surrogate specie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Conservation Biology 13:805-814.
2. Coppolillo, P., H. Gomezb, F. Maiselsc, and R. Wallaceb (2004). “Selecttion criteria for suite of landscape species as a basis for site-based conservation.” Conservation Biology 115:419-430.
3. Hwang, M. H., and Y. Wang (2006). The status and management of asitic black bears in Taiwan. Understanding asian bears to secure their future. Japan.
4. 黃美秀 (2007a)。 “人熊共存的未來發展方向:From here to where?” 台灣黑熊研究與保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5. 黃美秀、王穎、李培芬、姚中翎 (2006)。 “台灣黑熊的分佈繪製及保育現況之探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6. 裴家騏、羅方明 (2000)。 “狩獵與生態資源管理:以魯凱族為例。” 生物多樣性與台灣原住民族發展論文集。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