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投資加密貨幣嗎?

該投資加密貨幣嗎?

Print Friendly

該投資加密貨幣嗎?
撰文/Robert Matthews|譯者/高英哲|插圖/Cathal Duane
轉載自《BBC知識》2018年3月第79期

比特幣的價格自發行以來不斷攀升,2017年底報價將近14,000美元。然而其匯率波動十分劇烈,無從預測。這種新興貨幣會讓人大撈一筆,抑或又是蛋塔效應現象?

從光鮮亮麗的雜誌到簡短便捷的電子郵件,加密貨幣無所不在;無論是跨國企業還是殺手,都樂於接受加密貨幣交易。對某些人來說,它是未來的錢幣;對其他人而言,它是即將爆發的災難。無論如何,加密貨幣如今蔚為風潮,無可否認。舉凡比特幣(Bitcoin)、萊特幣(Litecoin)、以太幣(Ether)以及Zcash與Ubiq等等後起之秀,現在已有超過1,000種加密貨幣任君選擇。打從2009年1月,加密貨幣始祖比特幣騰空出世,就一直有人在問:應該要加入這場淘金熱潮,還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新聞周刊》2014年宣布,照片中的人就是比特幣創辦人,但是此人聲稱自己跟比特幣毫無干係。(圖片來源: Getty)

比特幣問世幾個月之前,技術討論群組出現了一則訊息,描述一種新型電子支付方式。這並不特別令人興奮,因為過去幾年已經有很多新的數位錢幣點子,但總是因為某種原因無法實現。然而神龍不見首尾的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卻說,比特幣不同以往,它能完全獨立運作,且不受任何政府、監管機構或銀行操弄,完全值得信賴。

只要想想傳統金錢如何運作,就會知道這項聲明有多麼了不起。以硬幣跟紙鈔形式存在的實體貨幣,是由國家造幣單位印製,並且配有各種防偽機制,以免人們自行製造。然而電子貨幣和股票等線上交易一樣,並非實際存在,只是一堆數位訊號,因此也能加以複製貼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全球金融體系倚賴電子交易結算所記錄每筆交易,以遏阻詐欺行為—至少理應如此。但實際上,金融詐欺犯和掌握內線的人,總是能騙過系統。不過中本聰聲稱他能防止這種事發生。簡單來說,比特幣把每一筆新交易的相關資訊,轉變成在數學上幾乎不可能讀取或變更的形式,再輸入稱為「區塊鍊」的永久性電子總帳系統。

環環相扣

區塊鍊除了安全,它不只存在於某個地方,而是散布虛擬網路各處,從而產生迅速、有效率、值得信賴的全球電子貨幣系統,並且不受政府或銀行控制。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一大動機似乎就是切斷金融機構的羈絆。比特幣問世之時,全世界正陷入1930年代以來最糟糕的金融危機。人們普遍覺得銀行是始作俑者,認為銀行應該要自食惡果,然而政府卻忙著為它們紓困,這使得許多人怒火中燒。

《金錢演化史》(The Evolution of Money)的共同作者David Orrell認為,「比特幣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多人注意,是因為它承諾讓金融民主化。」

加密貨幣的吸引力,在於它完全不用觸及一般金融系統,便能進行交易。這樣做有兩大「主流」好處:在進行海外匯款等交易時,你不用向銀行支付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產生增值稅等等銷售稅。

有意思的是,中本聰靠「挖礦」挖出第一批比特幣時,竟是藏在一則描述英國政府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輪紓困的新聞內文裡。難道中本聰想要發行獨立貨幣的動機,早就預言其中了嗎?誰也無法得知,因為沒人知道中本聰是誰,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他(或她)在2010年就消失無蹤了,有人試著從他的貼文尋找蛛絲馬跡,卻無功而返。2014年《新聞周刊》宣稱在加州找到中本聰,然而那個人卻堅稱自己對於比特幣一無所知。有些人甚至懷疑,中本聰其實是加密貨幣專家團隊的假名。

無論中本聰的動機為何,無疑很多人心有戚戚焉。比特幣起初僅限於一小群熱心人士使用,由於相對稀少,也沒什麼人關心,因此根據經濟學供需法則,比特幣幾乎毫無價值。2010年5月,第一位使用加密貨幣交易的人,花了10,000比特幣買到兩客披薩。數個月後,主流媒體開始報導這個點子,比特幣需求因而暴增。2011年2月,一枚比特幣等值於1美元;到了2011年6月,比特幣的價格幾乎到了30美元,這也使得那兩客披薩成為史上最貴的披薩。但是沒過幾天就大禍臨頭:位於東京的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宣布他們「搞丟」了幾十萬枚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到底去哪了,至今仍然眾說紛紜;不過此事確實嚴重打擊了比特幣的信譽。早先採用加密貨幣的人紛紛退出,比特幣的價格也直直落。2011年底,加密貨幣的概念似乎已然死亡。

法定交易?

由於比特幣的交易無需經由標準金融系統,這也意謂沒有人知道誰收了錢,因此大受不法人士歡迎;如果想幹什麼壞勾當,這再好不過了。

比特幣因此成為毒販、洗錢者以及「暗網」使用者採用的貨幣,這些需求支撐起比特幣的同時,其他還沒有負面形象的加密貨幣也紛紛出現。

年僅21歲、傑出的俄羅斯裔加拿大籍程式設計師Vitalik Buterin的研發團隊,在2015年推出「以太坊」(Ethereum),他們把虛擬合約等特色結合加密貨幣──以太幣。此舉讓加密貨幣可用作群眾募資,減少對Kickstarter等群募平台的依賴。

不過以太坊跟比特幣一樣面臨挑戰─駭客攻擊,打從以太幣推出開始,價格就劇烈變動。即使如此,以太坊還是給人一種加密貨幣站穩腳步的感覺。「中央政府顯然很擔心會失去主控權,」曾任避險基金管理人、著有《投資大揭密》(Investing Demystified)的Lars Kroijer說,「但是這類加密貨幣科技推出至今,已是離弦之箭了。」

比特幣跟以太幣只是現存數百種加密貨幣裡,知名度最高的兩種。截至去年底,世界上有大約1,700萬枚比特幣,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將近14,000美元。比特幣的價格漲勢,主要是單純的投機心態所致:人們花錢買比特幣,純粹因為他們覺得可以在其他人恍然大悟、發覺這一切毫無道理可言之前,賺一筆價差。當然還有其他技術層面的理由,不過似乎無關緊要。傳統貨幣是否可靠,則和政治穩定以及經濟強健與否有關,挪威和瑞士就是很好的範例。然而同樣的規則並不適用於加密貨幣,因為其背後並沒有政治結構或經濟強度可言。因此,加密貨幣的匯率完全取決於人們的觀感,這點說變就變,導致匯率波動極為劇烈。

加密貨幣會成為漫漫金錢史上的下一波大潮流嗎?日本政府已接受比特幣具有法定支付效力,微軟跟Expedia等公司也允許使用比特幣,看來加密貨幣正逐漸擺脫其晦暗的過往。不過仍然有許多專家不買單。券商AJ Bell投資主任Russ Mould表示,「加密貨幣確實可以擔負金錢的功能,但是這種貨幣的價格波動如此劇烈,想使用的消費者不會太多。」他認為把加密貨幣當成「官方」貨幣替代品,會受到人們囤積加密貨幣等著它們增值的想法影響。「這不是個好現象。」摩德警告,歷史上有很多可供比擬的投機泡沫最後都破滅了,投資人落得血本無歸。

雖然加密貨幣的未來懸而未決,不過它們倚賴的區塊鍊技術,倒是在金融之外的領域找到用處。說來諷刺,區塊鍊把信賴度加以數位化,也許將成為神秘的中本聰先生最偉大的遺惠。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路人 at 20:13:54

    仍然無法理解其價值
    如果使用的地方不多,那到底這個東西還有什麼價值?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