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Print Friendly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許嘉容同學/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黃克雄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亞里斯多德,這位被後人視為現代西方科發展的關鍵人物與偉大科學家,在同時代者的眼中是「小眼睛、雙腿顯得有些軟弱無力,說話也模糊不清」。

西元前384年,亞里斯多德出生於遠離雅典的史塔吉拉,他得父親是馬其頓國王的御醫,家境富裕,他父親因此支持他學習哲學。在當時,哲學所涉獵的東西比現今更廣泛而全面,一個人若想做不只是動手的工作時,學習哲學便是第一選擇。17歲時亞里斯多德進入柏拉圖創立的雅典學園,並在42歲時接受馬其頓國王的徵召擔任亞歷山大王子的老師。他在許多領域都留下廣泛著作,包括物理學、形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

對我們而言,亞里斯多德可以說是現代科學中的最初推動者。他在他的宇宙系統中引入「不動的最初推動者」這個概念,以解釋宇宙的秩序,這個概念可以毫無困難的運用在其他科學領域上,例如在生物學上,基因就可以被稱為最初的推動者,這個概念甚至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了。

古希臘人藉由「四」來理解事物:像是恩培多克利斯的四元素說(註1)、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的體液學說(註2),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也有許多與四有關,其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因屬「四因說」,此四因分別為物質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註3)。另外,在生物學的部分,亞里斯多德也透過觀察,清楚了記錄某種鯰魚的特殊行為,並有一種有六支叉角的公鹿以他命名,稱為亞里斯多德鹿。

註1:即火、土、水、氣。所有物質皆是此四元素依不同比例混合組成。
註2:分別為血液、黏液、黑膽汁、黃膽汁。根據此學說,它們的平衡是健康的前提。
註3:依據亞里斯多德的說法,所謂的「物質因」(Material Cause)代表了一個事物從一堆零件、成分、基礎、或是原料所組成的存在形式。舉例而言,形成一尊大理石雕像的大理石等原料便是物質因。

「形式因」(Formal Cause)可以告訴我們一個事物是由怎樣的定義、形式、形狀、本質、綜合、或原形所構成的。舉例而言,雕塑一尊大理石雕像的草稿或設計圖就是其形式因。
「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指的是改變事物的動力及起因,研究「是什麼改變了什麼、而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改變」,範圍包括了所有事物間的媒介。舉例而言,將大理石雕刻為雕像的藝術家就是動力因。
「目的因」(Final Cause)指的則是一件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是改變的原因。舉例而言,一尊完成了的大理石雕像就是藝術家的目的因(目的論)。

參考資料:
1.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恩斯特.費雪。究竟出版社。2001。
2.維基百科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