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

Print Friendly

紅外線 (Infra Red)
臺中縣立中港高級中學物理科王尊信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所謂紅外線(Infra Red,簡寫為IR) 指的是一種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400-700 nm)還長,但是比無線電波(又可稱為兆赫輻射,terahertz radiation,波長100 µm – 1 mm)與微波(microwaves,波長~30,000 µm)還短。紅外線的範圍大約在750 nm 到 100 µm之間。

2461

在陽光中紅外線大約佔47%,可見光約46%,紫外線約佔6%。 上圖為兩個人在紅外線照射下的影像。

根據國際照明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簡稱為CIE),把紅外線分為三個區段:

IR-A:700 nm到1400 nm

IR-B: 1400 nm到3000 nm

IR-C: 3000 nm到1 mm。

另外在天文學則分成三個區段:

近紅外線: (0.7-1) 到 5 µm

中紅外線: 5 到 (25-40) µm

長紅外線: (25-40) 到 (200-350) µm

在光纖通訊則把紅外線分成六個區段:

1. O段(Original):波長 1260–1360 nm 。

2. E 段(Extended):波長 1360–1460 nm 。

3. S 段(Short wavelength):波長 1460–1530 nm 。

4. C 段(Conventional):波長 1530–1565 nm 。

5. L 段(Long wavelength):波長 1565–1625 nm 。

6. U 段(Ultralong wavelength):波長 1625–1675 nm。

通常我們在實際光纖通訊傳播時用的是C段,因為C段在傳輸時損耗最小。

很多人認為:紅外線其實就是一種熱或熱輻射,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精確,因為當物質吸收電磁波時,就會產生熱,並不一定要吸收紅外線才會產生熱。而且陽光中約只有47%是紅外線,並非只有吸收紅外線才會產生熱,吸收可見光(約佔46%)也會產生熱。 因為紅外線容易被體表組織所吸收,因此有助於加速血液循環,起消炎鎮痛的功能,因此在運動受傷之後,常會建議以熱敷的方式減緩傷痛。甚至在預防運動傷害上,可以做成如護腰、護膝、護肘、護腕、頸圍等具有紅外線的裝備。

紅外線因為屬不可見光,所以即使在缺少可見光的黑暗環境也可產生輻射,因此利用偵測紅外線可以彌補在夜間等缺少可見光的環境,再利用光電倍增管(PMT),就可做成夜視系統。傳統的夜視系統因為發出550 nm的磷光,所以看起來大多是綠色。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fra_red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謝慕郁 at 14:53:12

    您好,我是攝影家手札外稿作者。
    http://www.photosharp.com.tw/photosharp20/Index.aspx
    前正在撰寫一份關於紅外線攝影的文章,並非學術專用的紅外線,而是較為普及的攝影用途的紅外線攝影。
    我的文章有段寫到紅外感熱與溫度相關內容,想向您授權取得這網頁的照片使用。文章內會註明資料來源。
    希望能獲得您答應,謝謝。
    慕郁

  2. teresa at 17:55:23

    Dear慕郁您好

    該圖片來源為維基百科,
    另引用該文時請註明作者和原出處以及原文連結,
    謝謝。

    高瞻管理員teresa 敬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