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為什麼比較短?—西曆的由來及演進歷史﹝中﹞

Print Friendly

二月為什麼比較短?—西曆的由來及演進歷史﹝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傅怡雯研究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傅學海副教授責任編輯

二月為什麼比較短?—西曆的由來及演進歷史﹝上﹞

漏洞百出的努馬曆

經過修正後的新曆法—一年355天的努馬曆,雖然看起來比古羅馬曆的304天加60「多」天來的精確,但卻更不精準。一個努馬年就足足比回歸年少了十天,也就是說不出幾年就會發生月份跟季節脫節的狀況,於是最後又在年裡面加入「補充月」,以四年為一個循環單位,第一、三年是一年12個月,第二、四年則一年有13個月,且第二年的補充月天數是22天,第四年的補充月天數則是23天。計算努馬曆修正的結果發現,平均下來一年是366.5天,總算將努馬曆修正到只比回歸年多一天。

親愛的,我把二月變短了!

雖然看起來是「只」多了一天,但這一天在三十年後卻出現季節提前來到的問題,但羅馬人仍持續採用增減補充月的方式來修正,甚至到後來,某些握有權力的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的增減月份,讓人民萬分困擾,且努馬曆也變得很混亂。直到西元前59年,儒略‧凱薩(Gaius Julius Caesar)掌權,看到曆法的紊亂之後,在西元前46年頒布改曆令。

儒略曆的曆法規則如下:一平年365天,三個平年後設置一個閏年,為366天,所以平均一年為365.25天,並且一年有12個月,單數月31天,雙數月為30天,這個每月天數的規則在閏年的時候執行當然沒有問題,但在平年時卻會多一天。

在古羅馬,二月是行刑的月份,是一個不吉利的月份,而且古羅馬人認為奇數是吉利的,所以最後就決定維持個奇數月的31天,並從二月多抽出一天,變成29天。後來為了紀念凱薩此一偉大的改曆政策,元老院一致通過將凱薩出生的七月命名為Julius(即英文中的July),而他所改好的儒略曆在西元前45年的1月1日開始實行。

但儒略‧凱薩在改曆一年後就遇刺身亡,負責編制和頒發曆法的祭司們,卻誤將「每隔三年置一閏年」,誤植為「每三年置一閏年」,直到西元前9年發現這一錯誤時,已經多閏了三次,故當時的執政者,儒略‧凱薩的姪子—屋大維 (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緊急修正這個狀況,規定從西元前8年到西元4年間取消閏年,從西元5年開始恢復四年一閏。屋大維有許多重要的功績都發生在八月,元老院為了紀念屋大維,將八月改為31天,並命八月為August,有神聖偉大的意思。而擅自將八月改成大月之後,勢必要再從某一月中抽出一天,於是又從「不吉利」的二月中再抽出一天,故二月就變成平年28天,閏年29天。

二月為什麼比較短?—西曆的由來及演進歷史﹝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2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