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法則(2)極限的定義(Law of large numbers-2. The definition of limit)

Print Friendly

大數法則(2)極限的定義(Law of large numbers-2. The definition of limit)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黃文璋教授責任編輯

連結:大數法則(1)數大便是美

摘要:在論及「大數法則」之前,必須先有「極限(limit)」的概念,這裡給出「極限」的定義,並說明其內涵。

懂點機率統計的人,常開口閉口大數法則。大數法則究竟是什麼?討論大數法則,無可避免的,會涉及極限。只是極限可不是一簡單的概念。但弄懂極限,是進入較高深數學的第一步。本節我們稍微介紹極限。

認給一數列 \(\{a_n,n\geq 1\}\),當 \(n\rightarrow\infty\) 時,\(a_n\) 不見得會趨近至某一定值。例如,\(a_n=(-1)^n, n\geq 1\),則此數列為 \(-1, 1, -1, 1, …\),不論 \(n\) 多大,數列都是 \(1, -1\) 交錯著,不會接近任一定植。但若 \(a_n=(1/2)^n, n\geq 1\),則隨著 \(n\) 之增大,\(a_n\) 愈來愈小,一直往 \(0\) 接近。

我們以  \(n\rightarrow\infty\)時,\(a_n\rightarrow 0\)  表之,也可寫成  \(\lim\limits_{n\to\infty}a_n=0\)

極限是微積分的基礎,但極限並不是一簡單的概念。想要弄懂極限,當然要找本微積分課本,仔細唸一唸。黃文璋(1999)第九章『極限的概念』,為一討論極限之通俗性文章。

不過凡是牽涉到無限大,就要謹慎對待。男孩對女孩說『我每天(每一 \(n\) 天)都愛你』,這是否就隱含『海枯石爛,永不變心』呢?倒也未必。海枯石爛表示時間 \(n\) 趨近至 \(\infty\),但 \(n\to\infty\) 時會如何,不能以每個 \(n\) 會如何來推測。舉一簡單的例子:令 \(a_n=1/n,~n\geq 1\),則對每一 \(n\geq 1,a_n\) 皆為正數。但 \(\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a_n=0\) 就非正數了。

中學時代,你應學過數學歸納法。令 \(A_n\) 表一與 \(n\) 有關的命題,\(n\geq 1\)。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數學歸納法證明每一命題 \(A_n\) 皆成立。其原理就是先證出 \(A_1\) 成立,然後再證明 \(A_n\) 成立可導致 \(A_{n+1}\) 成立,則每一命題 \(A_n\) 便皆成立了,\(n\geq 1\)。但這只證出每一命題 \(A_n\) 為真,並未導致 \(n\to\infty\) 時命題仍成立。

對於 \(n\to\infty\) 時,\(a_n\rightarrow a\),是說當 \(n\) 不斷地增大,\(a_n\) 可任意接近 \(a\)。

但,任意接近\(a\)是什麼意思?
此表 \(a_n\) 與 \(a\) 之差距 \(|a_n-a|\) 可任意小。

而怎樣是任意小?由你來定好了。
\(0.01\) 算小嗎?還是 \(0.0001\) 才算小?就任給一差距,以 \(\varepsilon\) 表示之,即要求 \(|a_n-a|\) 需小於 \(\varepsilon\)。

但,何時 \(|a_n-a|<\varepsilon\)?
我們可沒說:「對每一 \(n\geq 1, |a_n-a|<\varepsilon\) 都要成立」。
而是說:「 \(n\) 要很大很大時, \(|a_n-a|<\varepsilon\) 才需成立」。

但,怎樣是很大很大?
如果從某一項 \(n_0\) 開始,\(|a_n-a|<\varepsilon\) 皆成立。你大約便只好服氣了。

於是便產生下述極限的定義:

若每一 \(\varepsilon >0\),存在一  \(n_0\ge 1\),使得 \(|a_n-a|<\varepsilon\),
當 \(n\ge n_0\),則稱 \(n\to\infty\) 時,\(a_n\to a\),以 \(\lim_{n\to\infty} a_n=a\) 表之。

這個定義並非微積分一開始發展便有的,而是經過一百多年,數學家才想到以此方式來定義極限。要知數學上一個概念,常是經過長期的演變,才能以簡潔、嚴密、一般且抽象地方式呈現。後來的學習者,自然得花一點功夫,才能領悟此概念之內涵。

連結:大數法則(3)巨數法則


參考文獻:

  1. 黃文璋(1999),數學欣賞。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 黃文璋(2003),隨機思考論。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3. 黃文璋(2010),機率論,第二版。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 Chung K. L. (2001). A Course  in Probability Theory, 3rd ed,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5. Diaconis, P. and Mosteller,  F. (1989). Method for studying coincide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Statistical Association, 84, 853-861
  6. Littlewood J.E.(1953). A Mathematican’s  Misscellany. Methuen, London.
  7. Renyi, A.(1970). Foundations of Probability . Holden-Day, Inc., San Francisco.
  8. Shermer, M.(2003). Co dified claptrap. Scientific American , June ,288(6), 35.
  9. Shermer, M.(2004). Miracle on probability street. Scientific American , August, 291(2), 32.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