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分類、動物、植物、生物種

生物剽竊(Biopiracy)

生物剽竊(Biopiracy)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柯一嘉

當工業化國家的企業到第三世界或較多生物資源的國家參訪後,將當地生物資源或是原住民的知識或生活經驗等在未告知情形下,將該資源、知識或經驗直接或經部分修改後,擅自拿去申請專利或品種權等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以獲取經濟利益。若該企業並未將該智慧財產權與當地居民或原住民分享,這種不公平現象,即稱之為「生物剽竊」(Mgbeoji, 2014)。

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 – 何謂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 – 何謂生物多樣性?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專題 – 何謂生物多樣性? (Topic for International Day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What is Biodiversity?)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王錦堯、陳俊宏教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Biological Diversity)。由於2017年正好也是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ustainable Tourism for Development),因此今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就被定為「生物多樣性與永續旅遊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Tourism)」。提到「生物多樣性」時,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是臺灣有四千多種的維管束植物,或是臺灣有快要到七百種的鳥類?

雖然科學Online一直以來也有不少關於生物多樣性的探討文章,但並未有任何一篇文章仔細地說明何謂生物多樣性。因此,趁著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這裡就來探討關於生物多樣性的定義。

珊瑚共生藤壺(下)

珊瑚共生藤壺(下) (Coral-Inhabiting Barnacle II)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李芃

連結:珊瑚共生藤壺(上)

珊瑚藤壺與珊瑚共生能得到什麼好處呢?與珊瑚共生不僅能得到棲息空間,更受到珊瑚刺絲胞 (nematocyst) 的保護,減少被天敵捕食的機會。除了提供居所與庇護,寄主珊瑚也是珊瑚藤壺的食物或碳元素來源:有研究人員在某些種類的珊瑚藤壺(例如 Wanella sp.,圖五)腸道內發現消化中的珊瑚組織,並觀察到珊瑚藤壺在清除生長過盛的珊瑚組織時,蔓足會捕捉剝離的珊瑚組織碎屑作為食物。

珊瑚共生藤壺(上)

珊瑚共生藤壺(上) (Coral-Inhabiting Barnacle I)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李芃

珊瑚共生藤壺 (coral-inhabiting barnacle) 簡稱珊瑚藤壺 (coral barnacle),主要與石珊瑚 (scleractinian coral) 共生 (symbiosis),牠們居住在珊瑚骨骼中,體表覆有活珊瑚的組織,有珊瑚礁存在的海域幾乎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身影(圖一),是十分常見卻又容易被忽略的海洋無脊椎動物。

一桶水就能辨識魚種新技術

一桶水就能辨識魚種新技術
(New technique of a barrel of water to know fish specie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水をくんで調べれば、生息する魚の種類が分かる新技術を開発 ~魚類多様性の調査にもビッグデータ解析時代の到来~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近年受到各國的重視。為促進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監測技術是不可或缺的。若想對海洋、河川、湖泊的魚類多樣性進行監測,潛入水中觀察或使用魚網等漁具捕撈等,除需大量勞力及費用外,尚有必要長時間的調查,及具備專業的知識與經驗。

珊瑚 V

珊瑚 V (Coral V)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

連結: 珊瑚 IV

臺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由於有黑潮流經,海水溶氧充足且水質佳,緊鄰全球海洋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珊瑚三角地帶(The Coral Triangle,圖十一),使得臺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極高:臺灣擁有全世界 10% 的海洋生物物種,其中包含全世界 40% 的珊瑚種類。

珊瑚 IV

珊瑚 IV (Coral IV)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

連結: 珊瑚 III

現生的珊瑚礁以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分布最廣,多樣性也最高。若依型態珊瑚礁可粗分為裙礁 (fringing reef)、環礁 (atoll) 和堡礁 (barrier reef) 三大類。裙礁又稱緣礁,分布在陸地周圍與潮間帶接壤處,是最簡單也常見的類型

珊瑚 III

珊瑚 III (Coral III)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

連結: 珊瑚 II

傳統上,珊瑚的分類主要是依據珊瑚蟲碳酸鈣骨骼的表面形態與排列方式等外部特徵。近年來因為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傳統的生物分類法受到挑戰與變革,珊瑚的分類與親緣關係等研究也有了革命性的進展。

珊瑚 II

珊瑚 II (Coral II)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

連結: 珊瑚 I

多數的珊瑚體內居住有共生藻(zooxanthellae,蟲黃藻),珊瑚共生藻屬於單細胞的渦鞭藻類,能吸收利用珊瑚蟲的含氮代謝廢物,並將珊瑚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藉由光合作用轉換為醣類,不僅供應共生藻自身生長所需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