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 IV

Print Friendly

珊瑚 IV (Coral IV)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陳易揚

連結: 珊瑚 III

現生的珊瑚礁以印度洋與太平洋海域分布最廣,多樣性也最高。若依型態珊瑚礁可粗分為裙礁 (fringing reef)、環礁 (atoll) 和堡礁 (barrier reef) 三大類。裙礁又稱緣礁,分布在陸地周圍與潮間帶接壤處,是最簡單也常見的類型;堡礁則分布在海域中,與陸地之間隔有潟湖 (lagoon),使得珊瑚礁就像護衛陸地一樣的堡壘般故名,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非澳洲的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莫屬,大堡礁綿延超過 2000 公里,孕育著無數的物種,是現存最複雜多樣的生態系之一;環礁與堡礁相似,由呈現環狀的珊瑚礁將潟湖圍起,但中間沒有陸地,大部分在海洋中的珊瑚礁多屬於此類,其中又以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最多。

珊瑚礁生態系 (coral reef ecosystem),又稱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最豐富的生態系,而造成此等現象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珊瑚礁空間的層次性(圖十)。珊瑚堆積碳酸鈣骨骼的方式五花八門,造就了複雜立體的空間結構,提供了海洋生物棲息、避敵與繁衍的場所。再者,珊瑚礁生態系中大量的共生藻能固定大量太陽能,是極高的初級生產力,提供給珊瑚以及其他生物作為充分的營養來源,進而形成極為複雜的食物網;其二是珊瑚礁生物經過長期演化,在空間利用、棲地選擇、出沒時間、食性、形態與行為等已經高度特化。共生關係的例子在珊瑚礁生態系中不勝枚舉(例如小丑魚與海葵共生、珊瑚與多種無脊椎動物共生等),這些現象減少了生物之間的競爭,使更多的生物能存在同一空間。

66029_p10

圖十 珊瑚的複雜立體結構提供海洋生物絕佳的棲息空間。(本文作者陳易揚攝)

然而,事實上珊瑚礁生態系並不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氣候變遷、暴風雨、無脊椎動物大量蔓延等因素都可能大規模破壞原有的珊瑚礁相,但也因此珊瑚礁中的競爭強勢物種無法獨大,使得多數物種可以共享資源並共存。

除了溫暖淺海,有些珊瑚生長在深海之中,牠們不與藻類共生,且因不受需陽光照射的限制,因此分布範圍極廣。研究調查估計有超過 700 種的深海珊瑚存活於不見光的深海,並成為深海生態系中許多生物的棲息地。由於牠們的質地緻密、生長速度緩慢,是極為珍貴的珊瑚,一般我們在市面上看到貴重的紅珊瑚、黑珊瑚即是來自深海。隨著海洋探勘技術的進步,深海珊瑚礁神秘的面紗也漸漸揭開。

連結: 珊瑚 V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