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怎麼不見了-上(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Print Friendly

恐龍怎麼不見了-上(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臺中市立向上國民中學自然領域郭章儀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從小到大,不論東方或西方,孩子們幻想中怪物的代名詞就是「恐龍」,恐龍-這種神秘卻又醜陋的生物,讓許多兒童、科學家、小說家……甚至電影製片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這群在中生代稱霸整個地球的巨獸,又為什麼會集體消失?牠們到底去了哪裡?

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發現恐龍的化石,但當時並不曉得這些石頭的真實面目。古代中國人將恐龍化石認為是中國神話中的龍骨頭,並在史書中留下相關紀錄。例如在東晉時期成書的《華陽國志》中,作者常璩便記錄到,四川武城曾經發現龍的骨頭。春秋時期,會稽山挖到一堆巨獸骨骼,難以車載,有人去請教孔子,他回答:這是「防風氏」之骨,幫禹治水的龍,因遲到被當場斬殺埋於該處,或許這就是歷史上最早見到恐龍化石的紀錄呢。中國本部的居民已挖掘恐龍化石多年,認為這些骨頭來自於龍,可當作中醫的藥材,許多恐龍化石便因此被無知農民磨成粉末而消失。

1822年,英國曼特爾夫婦(Mantell)採集到幾枚巨大的動物化石,經當時的生物學權威居維葉(Georges Cuvier)鑑定後,因書本或論文中從未提及此等古怪的動物,故他判斷: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而且年代都不會太古老。但是曼特爾仍持懷疑態度,只要一有空就去各地的博物館比對標本、查資料,兩年後他認識了一位皇家外科醫學院的一位博物學家山繆•斯塔奇伯里(Samuel Stutchbury),他認為這些化石與鬣蜥的牙齒非常相近,因此曼特爾德出了結論: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滅絕的爬行動物,並將其命名為「鬣蜥的牙齒」(Iguanodon)。

後來,隨著化石種類愈來愈多,我們漸漸知道所謂「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只是恐龍家的其中一員,牠雖然也屬於爬行動物,但血緣關係和鬣蜥可差的遠呢!只是依照命名法則,我們仍將牠的拉丁文學名「鬣蜥的牙齒」保留下來,並略加修改成Iguanodon anglicus,中文名稱則被譯為「安格理克斯禽龍」。

恐龍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有說隕石或彗星撞擊地球;板塊移動造成氣候改變;火山、洋流的影響;有毒植物的出現;甚至哺乳類取食恐龍蛋的說法都出現了,但目前最為學界所接受的說法應為隕石撞擊火山爆發的綜合結果。

白堊紀和第三紀第層交界處發現的黑色層證明,6500萬年前曾發生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分析黑色層的成分,發現含有隕石中的物質化學元素銥,不只陸地,還有海洋,均找到含有銥元素的黑色層。黑灰是森林受熱形成火海燃燒後的殘留物,其中並含有微粒似曜岩(玄武岩)。所以科學家們推測: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10km的巨大隕石(由銥的含量推算),以每秒30km的速度衝向地球,此時高溫達到18000℃而將海水汽化;破碎的隕石落入森林引發大火,造成空氣缺氧,產生一氧化碳,許多生物因大火及有毒的一氧化碳而死亡,大火後,碎屑、灰塵的籠罩使陽光只有月光的1/6,溫度下降造成冰雪世界,植物因缺乏陽光而死亡,草食性恐龍與肉食性恐龍也因食物不足而相繼死亡。黑灰沉降後,因大氣層中大量的水氣與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無法適應上升的水溫而大量死亡,造成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請參考 恐龍怎麼不見了-下(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閱讀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禽龍。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94%E6%A4%8E%E9%BE%8D
2. 維基百科,恐龍。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1%90%E9%BE%99&variant=zh-tw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