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怎麼不見了-下(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Print Friendly

恐龍怎麼不見了-下(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臺中市立向上國民中學自然領域郭章儀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推測另一個造成滅絕的原因則是德干地盾的火山爆發(Deccan Traps,是個大火成岩省,位於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是地表上最大型的火山地形之一。德干地盾由多層洪流玄武岩所構成,厚度超過2,000公尺,面積為50萬平方公里),因為這次火山爆發始於6,800萬年前,並持續超過200萬年,所以當時認為德干地盾火山爆發所造成的滅絕事件應該是逐步、緩慢的。但現在有證據顯示,有 2/3的德干地盾地形,是在一萬年內形成的,發生於6,550萬年前。顯示這次火山爆發造成了快速的滅絕事件,可能在數千年內,但影響還是遠比撞擊事件長。德干地盾火山爆發藉由數種方式造成了滅絕事件,灰塵與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大量噴出,灰塵使地表的日照量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當灰塵慢慢降落至地表時,火山爆發噴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增加了溫室效應。許多植物因此而死亡,草食性恐龍因沒有食物而滅亡,而肉食性恐龍也相繼滅絕。。在恐龍大規模滅絕前,火山爆發噴出的氣體,似乎與全球暖化有關。有證據指出在隕石撞擊事件之前的50萬年內,大氣溫度曾上升8°C。

然而,現在是否還有恐龍呢?英國尼斯湖畔發現的化石證明一億多年前曾有蛇頸龍(Plesiosaurs)在此生活過,如果真有尼斯湖水怪,或許牠就是古代蛇頸龍的後裔也不一定。所有蛇頸龍類有四個鰭狀肢。牠們可能藉用鰭狀肢的滾動動作與上下動作來推動牠們前進,這在水生動物中是不常見的。尾巴上沒有鰭,尾巴可能是用來協助控制方向。這種方式是對照較早的魚龍類(Ichthyosaurus),以及較晚的滄龍類(Mosasaurus)。這種方式可能跟現在企鵝與海龜有相似點,牠們也有鰭狀四肢。在1980年代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聲納定位儀對尼斯湖進行了全面的清查,但是並沒有任何收穫。有人認為尼斯湖水深達到300米,湖底又有大量沙泥,使湖水非常骯髒,連聲納定位儀也不能穿透,因此水怪是否存在仍是一個謎。

1990年代末期,中國出土的熱河生物群中出現了一種似鳥似龍的化石負模(只有骨骼化石的印跡及少部分的化石),故將其命名為「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因其形態與恐龍更為相似,並具有被視為是羽毛的珍貴特徵,如果中華龍鳥是比始祖鳥更原始的鳥類,那麼教科書的內容很可能因此而改寫:最早的鳥類是中華龍鳥!可惜不久後,化石的另一半出土了,專家鑑定後確認其形態屬於恐龍的結構,化石外圍靠骨骼處類似毛髮的東西只能算是一些微絨毛,根本稱不上「羽毛」,因此中華龍鳥實際上是恐龍,改名為「中華鳥龍」反而更為恰當貼切。

實際上,中華龍鳥出土的岩層經定年後的結果是距今1.246億年,而始祖鳥的年代則是距今1.45億年,所以牠也不可能是始祖鳥的祖先,頂多說中華龍鳥和鳥類擁有共同的祖先,就像人類與黑猩猩的演化關係一樣。繼中華龍鳥的出土,在中國的遼西還先後挖掘出了原始祖鳥(Protarchaeopteryx robusta)、北票龍(Beipiaosaurus inexpectus)、尾羽鳥(Caudipteryx)等帶有羽毛的恐龍,證明恐龍與鳥類具有極其相似的特徵,進一步支持了「鳥類是恐龍的後裔」之說。也就是說,恐龍並沒有全部滅絕,牠們後裔的其中一支,正伸展著雙翅,自由自在的在藍天之上翱翔呢!

請參考 恐龍怎麼不見了-上(The Disappearance of Dinosaurs) 閱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