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細胞及組織培養 (Cell and Tissue Culture)-上

Print Friendly

動物細胞及組織培養 (Cell and Tissue Culture)-上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泊辰/國立台灣大學動物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或組織培養(tissue culture)是近代生物學研究相當重要的技術,這兩個技術都是在生物體外維持組織或細胞的生命活性,進而保存或用在醫療及實驗上。組織培養是在生物體外維持特定組織的正常功能或是以小部分的組織培養成有功能的器官;細胞培養則是將細胞從組織分離出來,培養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下使其分裂生長。

在19世紀之前,生物學研究者主要是以活體生物進行實驗,不過由於內臟等內部器官很難直接進行實驗的操作,且活體生物體內具有複雜的交互作用等原因,使得實驗會因個體不同產生不一致的結果。於是在19世紀時開始有研究者試著將動物內臟取出,在體外培養來進行實驗。

第一個被嘗試體外培養的器官是心臟,不過當時體外培養的技術很粗糙,因此心臟只能維持短暫的跳動。細胞培養的概念則比組織培養晚了很多,可是發展卻相當迅速,到了20世紀中期,細胞培養的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步,至現今成為支持生物基礎研究的重要技術。

動物的細胞培養可以依照細胞來源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初代細胞培養(primary cell culture)和細胞株培養(cell line),初代細胞培養所用的細胞來源是直接從生物體上取到的正常細胞,因此細胞的性質和生理反應與真正的生物體比較相近,不過這類細胞有些有一定的壽命或是培養上的困難,所以經過短時間的培養後,即會老化甚至死亡;細胞株細胞同樣是取自生物體,但經篩選後,有些特殊細胞可以不斷分裂生長,例如有些細胞株的某些特殊基因如端粒酶(telomerase)基因異常表現,使得它們具有無限增生的性質,可以永久培養下去。

請參閱動物細胞及組織培養 (Cell and Tissue Culture)-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