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Print Friendly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汪登隴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雲端運算,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運算新方式,透過網際網路分享資源、軟體和資訊。由於資源是在網際網路上,而在電腦流程圖中,網際網路常以一個雲狀圖案來表示,因此可以形象地類比為雲端,「雲端」同時也是對底層基礎設施的一種抽象概念。

簡單來說,雲端運算等同於網路運算。「雲端運算」是一種概念,代表的是利用網路使電腦能夠彼此合作或使服務更無遠弗屆。在實現「概念」的過程中,產生出相應的「技術」。

雲端運算的資源是動態易擴充套件而且虛擬化的,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終端使用者不需要了解「雲端」中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也無需直接進行控制,只關注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樣的資源以及如何透過網路來得到相應的服務。

早期的電腦都是大型主機,使用者必須使用特殊的終端機,下指令要求主機工作。大約在20多年前個人電腦開始普及,所有的應用程式及資料改為儲存到個人電腦的硬碟內,,並透過磁片來傳遞資料給其他使用者。等到網際網路出現之後,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電腦,透過網路進入別的伺服器,使用裡面的資料或下載檔案與程式到自己的電腦上操作。

之後在美國各大學研究群的合作下發明了雲端科技,其最主要的核心概念也就是「分散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技術。有了分散式計算,我們可以把極其複雜的運算,分散到許多個人電腦上分別處理,再把結果結合。最有名的就是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SETI@Home計畫,此外還有模擬蛋白質摺疊、模擬物種演化和滅亡等各種計劃,這些計劃大都是徵招自願者的個人電腦,讓個人電腦在閒置時透過網路參與大型運算。

在此之後開始出現大型資料中心,結合了很多伺服器,除可進行大量運算之外,也可讓很多人同時進行不同功能的操作,例如Google的搜尋功能,就是由全球數十個資料中心的幾十萬部伺服器共同進行,才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各地不同使用者需要的不同資訊送到每一台電腦上。

隨著網路傳輸頻寬增加,速度增快,雲端的概念也逐漸成形。由於雲端運算靠的是不斷的上傳、下載,因此夠高的傳輸速度是雲端服務最重要的基礎架構,而隨著人類在資訊器材技術的迅速發展,雲端科技的使用也更加蓬勃。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雲端運算  http://en.wikipedia.org/wiki/Cloud_computing
2.李名揚等(2010.6),打造雲端台灣,科學人第100期,遠流出版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