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 ( Johannes Kepler)

Print Friendly

克卜勒 (Johannes Kepler)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楊婕妤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克卜勒 (1571-1630) 德國日耳曼天文學家、數學家,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開創天文的新紀元。

克卜勒出生於1571年在德國西南部,他是一位早產兒,自小體弱多病,三歲時感染了天花,雙手和雙眼都受傷,但因他刻苦耐勞的個性,成績一直非常優異,13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隆柏格中學,後來又以全校最好的成績進入杜賓根大學,學習神學,廣泛地接觸其他各類知識,在這期間對數學和天文學比較有興趣,他的老師梅絲特林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深深地影響著克卜勒。

克卜勒是一位虔誠的路德教派信徒,1591年大學畢業後,即前往德國路德神學院修習神學,但在他畢業前五個月,奧地利的葛雷茲神學院需要一位數學教 授,克卜勒受到杜賓根大學的推薦而前往擔任數學老師一職。除了教授數學及天文外,當地政府委託他校正曆法,他開始研究鑽研占星術,1596年他出版了《宇宙的神祕》,書中描述如何測量哥白尼系統中,太陽與行星之間的距離,他認為五大行星繞太陽運轉,而每個行星的軌跡都是正多面體,其出色的數學天份,吸引了 當時的天文學家-第谷,1600年第谷便邀請克卜勒到布拉格的天文台擔任他的助理,利用第谷觀測的資料計算行星軌道。隔年第谷去世,克卜勒繼承了他的事業,被指定為皇室數學家的繼承者,此為數學界無上的榮耀!

克卜勒在布拉格這段時間,克卜勒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如《天文學中的光學》一書,描述空氣折射的影響等,還有《新天文學》發表了克卜勒第一定律: 行星以橢圓軌道繞著太陽公轉,太陽位於橢圓焦點之一;第二定律:行星每個時間移動的面積都相等,而這兩個定律影響後世深遠。1607年他還觀測到一顆大彗星,即著名的「哈雷彗星」。

1610年受到伽利略的影響,他開始研究如何使用兩個凸透鏡來設計望遠鏡,出版了《光學》一書;1612年他離開布拉格到奧地 利林茨,繼續探索行星的軌道,出版了《哥白尼天文學概要》,內容為宇宙的結構及大小,以及介紹日心說,之後被廣泛地採用為教科書,影響社會很深。還出版了 《世界的合諧》,其內容即為克卜勒第三定律:各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的三次方與其週期的平方之比值均相等。

1618年發生了長達30年的戰爭,波及德國及奧地利,克卜勒被迫全家離開林茨逃往烏爾日流浪,1627年出版了《魯道夫星表》,根據此表可以比較精 確預測行星的位置,但此時的他無地位也無收入,因經濟關係1630年不得已前往雷根斯堡索取薪俸,到那裡後他突然發燒中去世。他一生中出版了許多重要的書籍,然而他的著作影響後世深遠。


參考資料
1.http://mcsd.iwry.cn/article/36109.html
2.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ks_ck/earth3_2.htm
3.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0/169/10.htm
4.http://kc.kshs.kh.edu.tw/library/wenlian/sci-07.pdf


延伸閱讀

發現比地球大一點又老一點的親戚

系外行星上存在雲跟雨嗎?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搜尋系外行星

尋找系外行星另一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