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陶醉的腦袋

Print Friendly

自我陶醉的腦袋
知識通訊評論第88期

研究發現,用不用腦也許影響到人的自我認知。

腦的核磁共振影像

奧斯汀德州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人的大腦額葉活動越頻繁,對自己的觀感就越接近實際情況;大腦額葉活動太少,看待自己的處境就可能過於樂觀。

額葉位於大腦半球前端部分,與一個人思考推理、情緒感知的能力有關。這個研究計畫是奧斯汀德州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比爾(Jennifer Beer)與研究生修斯(Brent Hughes)合作完成。比爾說,對一般人而言,越刺激活化大腦額葉的某個區塊,這個人對他自己的看法就越準確,「如果你大腦額葉的活動很少,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受歡迎,或是自己在同輩之間表現較佳。」

大腦各區塊的功能與個人情緒、認知之間究竟有何關係,一直是科學家很好奇的主題。比爾正在鑽研稱為「社會神經科學」的新興學科,其中一項研究主題,即是觀察人類情緒變化或形成自我觀感的時候,腦部有什麼樣的反應。

比爾說,對於自己的看法不切實際、過度樂觀的人,通常在提出看法之前思考的時間較短。這代表盲目自我欣賞的人,腦部動用的「心智資源」較少。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動用的資源較少,也是一種「有效率」的表現。一般而言,「自我感覺良好」可能有助於生活行動,但也可能帶來壞處。

這項新發現將登載於二月號《神經影像》期刊,它不僅對於探索老年人、抑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腦部功能可能有幫助,對於那些正在戒除毒癮的甲基安非他命(冰毒)成癮者,也有特殊意義。毒品可能傷害大腦額葉,成癮者也會因此高估自己長時間不碰毒品的自制能力。

比爾以問話方式,要求二十名受測者比較自己與同輩朋友在「正面」、「負面」兩類特性上的差異。正面特性包括處事圓融、謙遜、受人喜愛、個性成熟度;負面特性則含過份重視物質享受、不值得信賴、目光短淺等。問話過程中,實驗人員以磁共振成像儀器掃瞄受測者腦部,自我觀感非常正面美好的受測者,大腦額葉中的「眶額葉皮質」部分活動量就比別人少。

此外,那些被要求立刻回答問題的人,也比獲准長時間思考之後再回答問題的人,更容易自我陶醉。這顯示有時間深思熟慮的人,可能有更多機會刺激大腦額葉活動,對自身處境也會有更符合實情的看法。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