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iner 圓系知多少(On Steiner Chain)

Print Friendly

Steiner 圓系知多少(On Steiner Chai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趙文敏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趙文敏教授責任編輯

摘要:本文介紹Steiner圓的一些性質。

給定平面上一對內離圓 $$O_1(r_1)$$ 與 $$O_2(r_2)$$,其中圓 $$O_2(r_2)$$ 位於圓 $$O_1(r_1)$$的內部。

若 $$\{C_k\}_{k=1}^n$$ 是滿足下述四個條件的有限多個圓,則 $$\{C_k\}_{k=1}^n$$ 稱為是與內離圓 $$O_1(r_1)$$、$$O_2(r_2)$$ 相切的一組Steiner 圓系  ( Steiner chain ):

$$(1)$$ 每個圓 $$C_k$$ 都與圓 $$O_1(r_1)$$ 內切、每個圓 $$C_k$$ 又都與圓 $$O_2(r_2)$$ 外切

$$(2)$$ 對每個 $$k\in\mathbb{N}$$,$$1\le k\le n-1$$,圓 $$C_{k+1}$$ 與圓 $$C_k$$ 外切

$$(3)$$ 圓 $$C_{n}$$ 又與圓 $$C_1$$ 外切

$$(4)$$ 除了 $$(2)$$ 與 $$(3)$$ 所提的切點外,$$\{C_k\}^{n}_{k=1}$$ 中的任何兩圓都沒有其它交點。

顯然地,每一組 Steiner 圓系中至少含三個圓。

圖一

圖一中的兩圖都是與一對同心圓相切的一組 Steiner 圓系,左圖含五個圓,右圖含六個圓。在兩圖中,兩對同心圓中的大圓半徑相等,但小圓的半徑顯然不等,右圖的小圓較大。這為什麼呢?下面的性質1 可以給出答案。

性質1:若兩同心圓 $$O_1(r_1)$$、$$O_2(r_2)$$ 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的 Steiner 圓系共含 $$n$$ 個圓 $$(n\geq 3)$$,且 $$r_1>r_2$$,則兩半徑 $$r_1$$、$$r_2$$ 與圓的個數 $$n$$ 滿足下述關係式:

$$\displaystyle\sin\frac{\pi}{n}=\frac{r_1-r_2}{r_1+r_2}$$ 或 $$\displaystyle(1+\sin\frac{\pi}{n})(1+\frac{r_2}{r_1})=2$$

因為在此 Steiner 圓系中,每一圓的半徑都等於 $$(r_1-r_2)/2$$、每一圓的圓心與同心圓圓心 $$O$$ 的距離都等於 $$(r_1+r_2)/2$$、兩相切圓的圓心對同心圓圓心 $$O$$ 所張的角都等於 $$(2\pi)/n$$。特例:當 $$n=6$$ 時,Steiner 圓系中每個圓都與同心圓中的小圓半徑相等。

上述性質1 指出有關Steiner 圓系的一個現象,那就是:並不是每一對同心圓間都有與它們相切的Steiner 圓系。例如:當 $$r_1=9r_2$$ 時,滿足 $$\sin(\pi/n)=8/10$$ 的 $$n$$ 不是正整數,因為 $$\sin(\pi/4)<8/10<\sin(\pi/3)$$。

對每個大於 $$2$$ 的整數 $$n$$,都存在有正數 $$r_1$$、$$r_2$$ 使得性質1 中的等式成立。換句話說,對每個大於 $$2$$ 的整數 $$n$$,都存在適當的兩同心圓使得它們之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

但就以直尺圓規作圖的可行性而言,在大於 $$2$$ 的整數 $$n$$ 中,與兩同心圓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並不是都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因為在此種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中,所有圓的圓心構成一個正 $$n$$ 邊形的 $$n$$ 個頂點,所以,當此種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 圓系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時,就表示該正 $$n$$ 邊形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

根據高斯的定理,對大於 $$2$$ 的整數 $$n$$,正 $$n$$ 邊形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的充要條件是:

$$n=2^kp_1p_2\cdots p_r$$,
其中,$$p_1$$、$$p_2$$、$$\cdots$$、$$p_r$$ 是相異的 $$\mathrm{Fermat}$$ 質數,而 $$k$$ 是非負整數。

所謂 $$\mathrm{Fermat}$$ 質數,乃是指形如 $$2^{2^p}+1$$。目前已知的 $$\mathrm{Fermat}$$ 質數,只有 $$3$$、$$5$$、$$17$$、$$257$$、$$65537$$ 等五個。

所以,滿足 $$3\leq n\leq 100$$ 且正 $$n$$ 邊形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的正整數 $$n$$ 只有下列 $$24$$ 個:

$$3$$,$$4$$,$$5$$,$$6$$,$$8$$,$$10$$,$$12$$,$$15$$,$$16$$,$$17$$,$$20$$,$$24$$,
$$30$$,$$32$$,$$34$$,$$40$$,$$48$$,$$51$$,$$60$$,$$64$$,$$68$$,$$80$$,$$85$$,$$96$$

至於與一般的內離圓 $$O_1(r_1)$$、$$O_2(r_2)$$ 相切的 Steiner 圓系,可以整理成下面三個性質。

性質2:兩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 圓系的充要條件是:

存在兩同心圓 $$O(s_1)$$、$$O(s_2)$$,使得同心圓 $$O(s_1)$$、$$O(s_2)$$ 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 圓系而且內離圓 $$O_1(r_1)$$、$$O_2(r_2)$$ 是同心圓 $$O(s_1)$$、$$O(s_2)$$ 對某個反演變換  (inversion)  的反演像。

當此充要條件成立時,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的每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都是同心圓 $$O(s_1)$$、$$O(s_2)$$ 間的某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 圓系對前述同一個反演變換的反演像。

當兩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時,根據性質2,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的每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都是同心圓 $$O(s_1)$$、$$O(s_2)$$ 間的某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對某一個反演變換的反演像。

不過,只要同心圓 $$O(s_1)$$、$$O(s_2)$$ 間共含 $$n$$ 個圓的Steiner 圓系可以利用直尺圓規作圖,則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 圓系也都可以利用直尺圓規直接作圖而不必使用反演變換。寫成性質3。

性質3若兩內離圓 $$O_1(r_1)$$、$$O_2(r_2)$$ 間有一組與它們相切且共含 $$n$$ 個圓的 Steiner圓系,而且 $$r_1>r_2$$,則過在圓 $$O_1(r_1)$$ 內部且在圓 $$O_2(r_2)$$ 外部的每一點,都可作出兩組與它們相切的 Steiner 圓系,而且所作出的 Steiner 圓系也都恰含 $$n$$ 個圓。

過在圓 $$O_1(r_1)$$ 內部且在圓 $$O_2(r_2)$$ 外部的每一點,為什麼會有「兩組」與它們相切的Steiner 圓系呢?這只要觀察同心圓 $$O(s_1)$$、$$O(s_2)$$ 就可理解了。

與同心圓 $$O(s_1)$$、$$O(s_2)$$ 相切的任一組 Steiner 圓系中每個圓的圓心都在圓 $$O((s_1+s_2)/2)$$ 上,而且圓 $$O((s_1+s_2)/2)$$ 上的每個點都是某一組 Steiner 圓系中某個圓的圓心。

另一方面,設 $$s_1>s_2$$,與同心圓 $$O(s_1)$$、$$O(s_2)$$ 相切的任一組 Steiner 圓系中每個圓的半徑都等於 $$(s_1-s_2)/2$$,而對於在圓 $$O_1(r_1)$$ 內部且在圓 $$O_2(r_2)$$ 外部的每一點,圓 $$O((s_1+s_2)/2)$$ 上恰有兩個點與該點的距離等於 $$(s_1-s_2)/2$$

下面是Steiner 圓系的一個有趣性質。

性質4若 $$\{C_k\}_{k=1}^n$$ 是與內離圓 $$O_1(r_1)$$、$$O_2(r_2)$$ 相切的一組Steiner 圓系,則

$$(1)$$  對每個 $$k$$,$$1\leq k\leq n$$,圓 $$C_k$$ 與兩圓 $$O_1(r_1)$$、$$O_2(r_2)$$ 各有一切點,將此二切點連一直線,則所得的 $$n$$ 條直線共點。

$$(2)$$ 對每個 $$k$$,$$1\leq k\leq n$$,圓 $$C_k$$ 與圓 $$C_{k+1}$$ 外切,(設 $$C_{n+1}=C_1$$),過兩圓 $$C_k$$ 與圓 $$C_{k+1}$$ 的切點作此二圓的公切線,則所得的 $$n$$ 條直線共點。

$$(3)$$ 前述 $$(1)$$ 中 $$n$$ 條直線所共的點與 $$(2)$$ 中 $$n$$ 條直線所共的點重合,而且此點 $$P$$ 在線段 $$\overline{O_1O_2}$$ 上並滿足

$$\displaystyle\frac{\overline{O_1O}}{\overline{O_2O}}=\frac{r_1}{r_2}$$

關於性質4 的 $$(1)$$ 與 $$(2)$$,只要觀察同心圓 $$O(s_1)$$、$$O(s_2)$$ 就可理解了。此時,$$n$$ 條切點連線與 $$n$$ 條公切線所共的點就是同心圓 $$O(s_1)$$、$$O(s_2)$$ 的圓心 $$O$$。

延伸閱讀:

  1. 趙文敏,幾何學概論,九章。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