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光譜(一)

Print Friendly

紅外線光譜(infrared spectroscopy) (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班 翁于婷

空氣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電磁波,有人類眼睛可見的可見光 (visible)、微波爐使用的微波 (microwave)、還有用於醫學診斷的 X-ray 等等(圖一),其中波長介於可見光波和微波,和人類最息息相關的電磁波就是是紅外線 (infrared),紅外線波長約 700 nm – 1 mm,由英國皇家學院的威廉‧赫歇爾 (William Herschel) 發現,他透過三菱鏡散色太陽光,發現在紅光之外還有一種具有熱效應但不可見的延伸光譜,利用溫度計測量由紫光到紅光的溫度,可見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計放置紅光以外的區域,溫度仍持續上升,因而判定有紅外線的存在。

63871_p1

圖一\(~~~\)電磁波光譜(來源:參考資料1)

紅外線光譜是分子和紅外線交互作用產生出的分析方法,常用於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主要目的是讓科學家有效判斷待測分子具有哪些特殊的官能基團。其原理是利用分子內同一個電子能階中,不同的振動能階轉移。

換言之,在一個分子內,當電子被激發,改變了電子雲的分布,產生了分子偶極矩 (dipole moment) 的改變,就會釋放能量,此能量頻率就和紅外線頻率相同;反之,有相同振動頻率的紅外線,也可以誘使分子進行相同頻率的振動[2]

舉例,氯化氫和氯氣,一個是極性分子一個是非極性的對稱分子,氯的電子密度比氫還要高出許多,所以氯化氫就有偶極矩的產生,就像彈簧一樣,它們有規律的振動,產生了一個可以和輻射電場相互作用的一個力場,如果和輻射電場頻率和振動頻率相同,就會有能量轉移的現象,造成分子的振動振幅改變。

將分子可以看成彈簧兩端繫有不同質量的球體,球體是原子,彈簧是化學鍵;分子的振動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伸縮 (stretching) 振動,原子在鍵軸上移動,兩原子距離增加或減少,鍵角不變,只變鍵長;第二種是彎曲 (bending) 振動,鍵長不變,鍵角改變的運動,常見的基本振動如圖二所示。

63871_p2

圖二\(~~~\)分子振動 (來源:作者繪製)

從上圖可以看出,每種不同的振動模式都發生於特定的量子化頻率。當同一頻率的紅外線照射到分子上,能量被分子所吸收,增加分子的振動振幅,當分子從激發態 (excited state) 退回到原本的基態 (ground state) 時,就會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吸收到的能量。

紅外線光譜的吸收形式是利用振動能量的改變,我們可以由物理學來推論,基本的振動頻率計算公式為:

\(\displaystyle v=\frac{1}{2\pi c}\sqrt{\frac{K}{\mu}}\)

\(c\) 是光速,\(K\) 是化學鍵結力常數,\(\mu\) 是相對原子質量,因此由上述方程是可以得知,振動頻率決定於 \(K\) 和 \(\mu\),紅外線光譜吸收頻率應用在實際原子鍵結來看:

  1. 化學鍵結力常數:三鍵相對電子密度和電子吸引力都大於單鍵的鍵結,所以鍵級增加,常數增加,振動頻率變大。
    63871_eq1
  2. 原子的相對質量:原子相對質量增加,會導致振動頻率變小。
    63871_eq2
  3. 分子的幾何關係:周圍基團的電負度也會造成影響,基團電負度越高,代表電子越集中在電負度高的原子,導致原子相對質量減少,共振頻率增加。
    63871_eq3

連結:紅外線光譜(二)


參考文獻

  1. 25 examples of infrared photography, 2015.02.25取自 “tuts+” — http://photography.tutsplus.com/articles/25-examples-of-infrared-photography–photo-714
  2. Pavia, D., Lampman, G., Kriz, G., & Vyvyan, J. (2008). Introduction to spectroscopy. Cengage Learning, Chapter 2.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