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光譜(二)

Print Friendly

紅外線光譜(infrared spectroscopy) (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班 翁于婷

連結:紅外線光譜(一)

拿到一張紅外線光譜要如何分析判斷,確認化合物的結構是正確的呢?
第一步是分析峰位,就是吸收波鋒在光譜的位置,由橫軸振動頻率右到左逐漸變大,可劃分五個區域判讀,第一是4000~2500 cm-1,第二是2500~1800 cm-1,第三是1800~1600 cm-1,第四是1600~1400 cm-1,最後1400 cm-1以後我們稱為指紋區(fingerprint region),一般用來鑑定物質用。再者分析吸收波鋒的強度,分為強、中、弱,最後分析峰形是寬(broad, br)還是窄(sharp, s)(圖一)。 [1]

fig1

圖一 紅外線光譜吸收位置(取自:參考資料1)

傳統紅外線光譜儀的基本構造和紫外線–可見光吸收儀器相同,主要由光源和偵測器所組成。
傳統式的紅外線光譜儀紅外光線的來源是:利用汞燈或白熱燈絲產生混色光,再經由光柵、面鏡或是透鏡以掃描波長的方式來分光,其缺點除了測量時間被拉長外,狹縫的大小直接影響解析度(Resolution),更將大部分的光源阻擋在狹縫外,所以透光率很低。
為了改善傳統紅外線光譜儀訊號微弱的問題,進而發展出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ourier Transform Infra Red Spectrometer, FT-IR)。[2]

fig2

圖二 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光線路徑圖(取自:參考資料5)

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是利用數學的轉換技巧(傅立葉轉換)將微弱的信號從複雜的環境內分出來,提升信號的強度,來達到分析圖譜的目的。
在FT-IR中,因為未使用狹縫及光柵,而是利用干涉儀(Interferometer)。過程是先將光源利用分光器產生兩個分光光束(split beam),固定鏡直接將其中一分光光線反射,而移動鏡將另一分光光束(延遲分光光束,delayed split beam)反射時,可因為移動鏡的位置改變而與分光光束產生光程差,造成干擾後,得到特定的頻率的紅外光線;因為沒有夾縫造成光線損失的問題,因此透光度大幅提升。而光程差較好控制,可以精確地控制頻率,因此可以提高解析度。(圖二)

在無樣品的情況下,我們單偵測背景,利用干擾和光學路徑先偵測到空氣中的氣體含量,之後在將樣品放置在儀器中偵測,將兩種訊號的不同不斷累積加成,得到相當大的信號與雜訊比,再利用傅立葉運算將所得到的干涉數據進行訊號分析得到吸光光譜,進而分析樣品。[3,4]

FT-IR至今能成功取代傳統紅外線光譜儀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 第一、我們可以發現FT-IR並沒有使用分光的狹縫及光柵,透光率高,所以偵測物質靈敏度大為提升;
  • 第二、藉由傅立葉的轉換,可以將微弱訊號進行累加,加強訊號的比例;第三、解析度和精準度大為提高,最後綜合以上幾點,FT-IR的優勢主要都是因為光源的改進而發產出來的,相較於傳統型的儀器,能更精確的得到我們需要的數據,提供準確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Wade, L. G., Jr.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Upper Saddle River, 2006; pp 531.
  2. Skoog, West, Holler, Crouch.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8th , Thomson, 2004; Chapter 24
  3. Skoog, West, Holler, Crouch. 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8th , Thomson, 2004; Chapter 26
  4. N. Bracewell, The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 3rd ed., Boston, McGraw Hill, 2000.
  5.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urier_transform_infrared_spectroscopy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