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上

Print Friendly
 

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上
台北市私立天主教達人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陳雅慧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生物均有其擴散或遷徙的本能,原本在自然界中就會不斷改變其分佈的範圍,但這些移動或擴散會受到環境因子及地理屏障的限制,例如溫度、鹽度及雨量的變化,或是難以橫跨的大洋、高山。所以生物原本有其自然分佈的界線,也因這些自然隔離的存在,生物得以在獨特的環境中各自演化,形成今天地球上繽紛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但由於今日人類頻繁的活動與交通的便利,使得許多隔離已漸漸消失,生物常因人類無意或蓄意的攜帶,而成為外來種(alien species)或外來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對全球的生態造成莫大的影響。

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l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在2000年公布的『避免外來種入侵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中的定義,所謂的外來種是指『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的分類群,並包含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份,出現於其自然分佈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而外來入侵種則是指『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者』。

而外來種究竟為何會成為為外來種,其來源可分為蓄意引入與非蓄意,前者如合法引進的農作物、養殖業、花卉、寵物等,或少數為非法走私;後者如家鼠、昆蟲等大多數隨人類的交通工具無意引入,或有部分是合法引進生物身上所帶的病原體等。而外來種因為到一個新的生態系統中沒有天敵,若該外來種的繁殖力、競爭能力強,就可能可以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成為外來入侵種,並造成當地的危害。

請參閱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下

參考資料:
1.梁雲芳,2004,外來種可能是生態怪客,科學發展,382期,第62-67頁。
2.顏仁德,2000,外來種與放生問題,2000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會議。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issue/biotech/issue-biotech00111501.htm
3.外來與入侵種簡介,台灣外來物種資訊網。http://tasin.tfri.gov.tw/invass_intro_3.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