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下

Print Friendly

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下
台北市私立天主教達人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陳雅慧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外來入侵種所造成的危害中,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種:
1.掠食:指外來入侵種直接以當地原生物種為食,使的原生物種數量降低或甚至消失。例如關島因軍事運輸意外引進褐樹蛇,造成當地有9種原生鳥類滅絕。台灣目前有牛蛙(Rana catesbeiana)會捕食本土的拉都希赤蛙(Rana latouchtii),造成本土蛙類生存的壓力。

2.競爭與排擠:當外來入侵種生態習性與新生態環境中的物種相近時,便會發生競爭及排擠的效應,也可能使的競爭物種數量減少或滅絕。例如北美原生東知更鳥(Eastern Bluebird)因外來歐洲椋鳥(European Staling)取代其對巢洞的利用而降低族群量。台灣引進泰國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嚴重威脅到台灣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的生存;外來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與台灣原生的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造成競爭等。

3.疾病或寄生蟲的傳染:台灣因為引進日本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造成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入侵,松材線蟲一旦由傷口進入松樹體內,在40天內便可讓松樹凋萎、死亡,造成松林的損害。

4.雜交:若外來入侵種與本土原生物種為相近的種類,可能發生雜交的機率便大大提高,會造成原生物種的基因組成發生改變。例如引進的大陸畫眉(Garrulax canorus)在野外會與台灣本土的台灣畫眉(Garrulax canorus taewanus)雜交;或是台灣西部的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與東部特有的烏頭翁(Pycnonotus taivanus)雜交,均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降低。

5.生態系統的改變:外來入侵種有可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統。例如非洲維多利亞湖引入尼羅河鱸魚後,造成超過200種的原生魚類滅絕,也改變該生態系的食物網。

外來種並不一定都會造成危害,一外來種因人為活動跨越地理障礙到達一新環境,還需通過當地環境的考驗、並且能在當地繁殖、散播,才會成為對當地生態有危害的外來入侵種。一般來說,外來種當中約有10%可以在新的生態系統中自行繁殖,這些可自行繁殖的物種中,又只有大約10%會成為外來入侵種,對新的生態系造成危害。

但這些外來種一旦成為外來入侵種,要消滅這些外來種就非常困難了,目前僅能『控制』無法根除。所以『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外來種時最好的方法,必須要在外來種繁殖、建立族群之前就將之消滅,而這需要人民與政府的齊心努力,一方面要增進民眾對外來種的認識與影響,一方面政府需建立偵測的機制並且立法管制外來種,以期能減少這些外來種對本土生態的傷害。

請參閱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及外來種(Alien Species)對生態的影響-上

參考資料:
1.梁雲芳,2004,外來種可能是生態怪客,科學發展,382期,第62-67頁。
2.顏仁德,2000,外來種與放生問題,2000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會議。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issue/biotech/issue-biotech00111501.htm
3.外來與入侵種簡介,台灣外來物種資訊網。http://tasin.tfri.gov.tw/invass_intro_3.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4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