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內神經發炎引發疲勞倦怠感 (Brain neuroinflammation induces depressive symptoms)

Print Friendly

腦內神經發炎引發疲勞倦怠感 (Brain neuroinflammation induces depressive symptoms)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范姜文榮編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副教授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ウイルス感染に伴う疲労倦怠感は脳内炎症が引き金

b1

圖一: 神經末梢的病毒感染所誘發的疲勞倦怠感,並非酵素COX2導致發熱引起,而是發炎物質IL1β導致發炎所造成。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細胞機能研究團隊,經由「人工合成病毒Poly I:C1」感染大鼠的周邊神經末梢之模式動物實驗,發現腦內發炎會導致疲勞倦怠感,該研究成果2014年3月刊載於科學期刊「PLOS ONE」。

疲勞倦怠感是患者至醫療院所造訪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過勞或精神壓力等各種因素所導致,也是人類體內恆定失序的重要訊息之一。疲勞可分為身體疲勞、精神疲勞、及生病所導致的疲勞等。若我們受到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熱、肌肉痠痛等較強烈的疲勞倦怠感。過去已知發熱是受發炎性物質-細胞介素(cytokine)的作用,在腦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酵素COX-2所導致的症狀;病毒感染呼吸道粘膜等部位時,免疫細胞會釋放干擾素(interferon)等發炎性物質,其訊息會使腦部機能產生某種變化而引發疲勞倦怠感,但其詳細腦內機制仍不明。

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為瞭解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疲勞倦怠感,與發熱及發炎之間的因果關係,透過「人工合成病毒Poly I:C」去感染大鼠腹部的末梢神經,發現會出現感染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如暫時性發熱、或持續數日自發性活動低落等。

研究團隊首先為瞭解發熱與疲勞倦怠感間的關係,對大鼠投予抑制發熱的藥物NS398,以阻礙酵素COX-2的作用,但低落的自發性活動幾乎未恢復,因此瞭解到自發性活動低落並非由發熱所導致,而是另有其它機制。研究團隊解析大鼠腦部,推測是因產生發炎物質-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導致神經發炎、抑制腦內活動。經投予阻斷白介素-1受器機轉的「白介素-1受器拮抗物質2」,如圖一所示的IL1-ra,低落自發性活動則漸漸消失,此結果顯示藉由「白介素-1β」與「白介素-1受器拮抗物質」之間的平衡,來調控白介素-1訊息傳遞的功能。

「白介素-1受器拮抗物質」是生物體腦內也能產生的分子,研究團隊測量該物質原本存在於腦內的量,發現受到「人工合成病毒Poly I:C」感染的大鼠,在大腦皮質或海馬迴等區域都有增加現象。若抑制「白介素-1 受器拮抗物質」的機能,低落自發性活動的恢復較為遲緩。

該研究結果也發現,若發生腦內「白介素-1 受器拮抗物質」之生成障礙,即使治癒暫時性的感染或發炎,也無法減輕疲勞倦怠感,且可能會造成慢性疲勞倦怠感。該研究成果有助於開發因各種疾病所導致的疲勞倦怠感之治療法。

 

關鍵詞 :

1. Poly I:C : Polyriboinosinic:polyribocytidylic acid,人工合成病毒。多核甘酸(polynucleotide)的肌核苷(inosine)及胞嘧啶(cytosine),經人工重組為雙股核醣核酸(RNA)之病毒。若此病毒投予動物,會引發與RNA病毒感染細胞時,出現相同的免疫反應。

2. 白介素-1 受器拮抗物質 :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此拮抗物質能與受器相結合,使原有受器負責的生理反應無法發揮作用。若拮抗物質的量增多,原與受器結合的細胞介素(cytokine),轉變成無法結合,具有阻礙細胞介素作用的效果。

 

延伸閱讀

1.病毒致病機轉與治療(Virus)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6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6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