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醫生創立「手區(hand)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影像診斷(diagnosis)」

Print Friendly

大陸醫生創立「手區(hand)中醫(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影像診斷(diagnosis)」
知識通訊評論第70期

最近青島大學醫學院透露,該院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李水賢負責的「手區成像中醫影像診斷技術」通過了由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據稱,該課題「首次發現胎兒基本形態在孕婦手掌特定區域成像展現的自然現象,創立了中醫特色的人體手區胃疾病資訊成像診斷技術,研製了人體手區胃疾病資訊影像診斷儀。建立了中醫手像診斷方法,填補了國內中醫胃疾病手像診斷技術的空白,該課題研究達國際先進水準。」

據稱,課題負責人李水賢通過二十餘年手反應區疾病成像展現的肉眼觀察,首次發現胎兒基本形態在孕婦手掌特定區域成像展現的自然現象,通過B超一百例,驗證了孕婦手掌內胎兒基本形態成像展現的規律的自然現象與胎兒生長發育規律基本一致的客觀性。

同時,該課題通過胃疾病手術前後手掌照片的對比分析,利用電腦視覺和模式識別技術從手掌測定胃疾病的可行性研究,創立了中醫特色的人體手區胃疾病資訊成像診斷技術,研發了「人體疾病資訊手區影像監控診斷儀」,進行了五百例該診斷儀與胃內窺鏡診斷結果的臨床對比,完成了後續課題「胃疾病資訊手區成像中醫影像診斷技術與胃內窺鏡診斷結果的對比」。

一些學術會議遭冷落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科技界的學術交流活動已經進入繁榮期。以中國科協及各個學會為例,近年來,每年組織的學術交流會議(包括國內會議和國際會議)逐年遞增,由二○○四年的二千九百六十二次,二○○五年的三千一百九十三次增加到二○○六年的三千四百二十七次。參加會議人次也逐年攀升。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從二○○三年的一百四十四次,上升到二○○六年的三百十六次。

為了瞭解對這些學術會議品質的看法,天津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包括院所、大學的經常有機會參加學術會議的三百八十位專家學者和學生。對他們參會後的滿意度進行量化,從而分析會議品質。

調查的結果是,普遍認為當前學術會議品質不高,基本滿意的占調查人數的一半左右,如果把人們對會議的滿意度最高設為五分,那麼,平均得分為三點四。這主要因為多數會議的創意沒有經過科學的策劃和較為廣泛的意見徵詢,缺乏初步可行性的論證分析。會議召開的原始動力,大多出於團體組織的職責要求。還有一些會議的功利化取向嚴重,把學術會議辦成了「富人俱樂部」。而真正以推動學術交流為目的,把促進科技發展作為原始動力的會議僅占一半左右。因此,據一些科技人員反映,如今在大陸有些學術會議愈來愈遭到冷落。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 8